【热】《伤仲永》读后感10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仲永》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热】《伤仲永》读后感10篇

《伤仲永》读后感1

方仲永的天资,是从小就显现出来了,真可谓天资聪明,他的天赋也同文中说的一样,是像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比不上的。我想,如果方仲永能被像天才一样培养的话,一定能成为“名垂千古”和“独领风骚”的超越李白、杜甫等人的一代著名文人,也许现在语文书上的那些古诗,大都会变成方仲永写得吧!

可惜的是仲永的父亲目光短浅,把一位天才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要是仲永出生在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家,也许就不会这样了。我不禁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多亏了他母亲对环境的注重而有所成就,在感叹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之时,也庆幸自己是身在育才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

文中的”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让我深受感触。在世界上,像仲永这样有才华的人,可以说是万里挑一,数都数得出来,我们自然没有仲永那样的天资。天才不学习,就只能成为平庸的人。我们本是平庸,再不学习,那就是自灭亡。要要我们还沉醉于游戏的快乐中厌恶学习,那么将来我们该怎么办,成为第二个”仲永“?也许还不止吧!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天资。

我们虽不是天资聪明,但也没有像仲永父母那样的父母。回看历史中各个风云人物中,有几个”受之天“?又有几个”受之人“?不难发现,自己的命运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伤仲永》读后感2

我学中文时就读过王安石的《伤仲永》,记忆颇深。昨见一朋友,不仅让我替他惋惜。他的才华聪明在我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只是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带给他不利的因素过多,导致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现在这样。我很惋惜他,但无能为力,大有王安石伤仲永之心。是的,命运在自己的手里,有时也不好把握。但愿这位朋友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下面是王安石的伤仲永原文和译文: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读后感3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追地背着《伤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继续好好学习,以致他的才华也就在世俗的恭维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田汉,小时聪颖过人,尤善吟诗联对。昔日有一墨客路过他家旁边的客店,曾书一句上联“二河两岩双江口”,久久无人对上。田汉11岁时,见之援笔即书:“单人独马一杆枪。”田汉后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他惊人的才华,当然跟平常刻苦发奋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说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

然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却也有被钱财或虚荣迷了心窍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鸣惊人”,一味地给孩子加作业,加压力,以致孩子整天头昏眼花,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以后孩子一看到作业题,一提到学习,就有一种莫名的烦躁与恐惧。

我在这里告诫“神童”的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爱好,也不要一味地为让孩子“成名”而把他们“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让孩子们从枯燥、被动的学习中走出,从束缚的生活中走出来,去领略大自然,领略人生奋斗之乐趣吧!

《伤仲永》读后感4

这篇文言文的情节实属让人意外,当我读到“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一个从未见过文房四宝的五岁孩儿,在一瞬间却忽然想起要这些东西,并且还能立即写出几句诗,题上自己的名字,这不能不使人大吃一惊,钦佩之意油然而生。当我读到“父利其然也,日挟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时,我就想:方仲永天资这么好,如果努力学习的话一定会成为旷世奇才的。

带着这个想法,我就继续往下读,当读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时,就想:这次可能是一个失误吧!不要在意,不要气馁。当我读到“又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次仲永把诗写糟了,并不是一时之误,而是他的才能的确消式了,他真的变成了一个毫无才华的平庸之人。可惜啊,真是太可惜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思绪万千。方仲永为什么会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庸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教育。由此我不禁想到王安石的话:方仲永-----一个天资这么好的人,因为后天没有好好学习而成了一个平庸之人。那我们这些天资不怎么好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下场会和仲永一样吗?

深思良久,不禁想起了爱因斯坦对天才的诠释和对成功的理解: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努力。今天在对方仲永的分析中,我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我虽非神童,但生活在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有温暖的祖国,温馨的家庭,快乐的学校;有父母对我们的爱,老师的关怀,同学间的友谊;有......我们拥有这么多,而这些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我们都不平凡,我们都很公平。有了“她”们的滋养,我们应更当立凌云之志,扯起勤奋的风帆!做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伤仲永》读后感5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仲永的事迹,便是这句名言最好的真实写照。

初读《伤仲永》这篇文言文,真有点“伤不起”.一个五岁的孩童“未尝识书具”.竟能“书诗四首,并自为其名”,此子若稍加指导,定当出列拔萃。仲永的才能受到邑人的好评,他们“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足见仲永的天资聪慧矣。然而他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而酿成了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主要原因在于他父亲,他目光浅短,愚昧无知,贪财误才,“不使学”的错误做法,耽误了仲永大好的学习时光,最终沦为常人。仲永出生在这样一个世隶耕的农民家庭里,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难道就只是其父之过也?非也非也,若不是邑人有着和众心理,仲永的父亲也不会环谒于他们,不让仲永学习。如此说来,邑人也为“帮凶”之一。而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出在仲永本身。倘若他幼时的资质潜退是父亲的错,但他长大了却还不懂的学习的重要性,懒惰而不思进取,不正是他自己的责任吗?即便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没有条件学习,也要去创造条件。就像一个海绵只会挤出水分,却丝毫没有吸进“墨汁”,也总会江郎才尽的一天的。

我们正值学习的大好时光,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什么道理不好好学习呢?莫非要步了仲永的后尘,重蹈覆辙?要知道颜真卿曾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我们无法决定出身,却可以创造未来。我们无法回到昨天,却可以把握今天。一个人的天资固然可贵,但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付出的汗水和收获的硕果是成正比的。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伤仲永》读后感6

天才方仲永才思敏捷,后来因为他父亲的见财眼开,没让他接受后天的教育,导致他成为平凡的人,通过他的事我得到的启示是,天才在于勤奋。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的小学同学小明,刻苦勤奋的学习,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真是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他的不懈努力使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勤奋铸就天才,否则像方仲永一样沦为凡人。

《伤仲永》读后感7

以是说,才能来自于勤劳学习!“神童”由于后天欠好勤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原来不是“神童”、“天赋”,但由于对峙不懈地高昂高兴,而成为举世驰名的科学家、创造家的却大有人在。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利欲熏心的父亲每天带着到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冷静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惋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缘故原由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赋,由于后天没有好勤学习,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那些原来就普平凡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平凡的庸人还不如吗?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劳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标成绩。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登科,结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他在费力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基了相对论的底子。

不仅在科学上云云,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云云。不论是谁只需支付和他们同样艰辛的高兴,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绩。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乐成,同样深刻地阐明白这样一个原理:才能来自勤劳学习!

《伤仲永》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做《伤仲永》。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做方仲永的小孩,从小天资聪慧,五岁那年便作了四句诗。面对这样一个聪明的“神童”,他的父亲却并没有让他学习,而是拉着仲永拜访乡亲,写诗赚钱,结果使仲永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的故事。王安石为此感到很惋惜,于是写下了《伤仲永》。

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了普通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教育,他的父亲为了赚钱而耽误了仲永的学习。有一句古话说:“学无止境”,一个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天生就掌握所有的知识,如果不去学习,最终必定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仲永身边的其他人,可能只是平凡的人,通过努力的学习,也是能和仲永一样的。而仲永不去学习,即使不失去年幼时的才华,也会被身边的人追上,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我们就像仲永一样,天生比较聪明,比其他的同龄孩子稍微强一些,来到素质班后也可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我们有好的条件,学习机会又把握在自己手里,却不去学习,或者不认真学习,那么我们就会被身边的其他同学所追赶、所超越,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我们有像仲永一样的才智,这是一件喜事,但如果我们成为了第二个仲永,那就是一桩“悲剧”了——

《伤仲永》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伤仲永,是呀,读完心中真的不由的升起了一丝感伤。

我不得不说,仲永是个天才,5岁时便会了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而且其纹理皆有可观者但是到了12。3岁,才气却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仲永他确实是个天才,但因他后天的不努力,最终却沦落为一个平庸的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通泯然众人,责任在于谁?

也许责任在于他的父亲,一个神通而被父亲当作了赚钱的工具,让仲永不使学,白白葬送了仲永的人生。

可是,这责任仲永又怎能没有呢?他的父亲不明智,难道仲永也那么不明智,虽然那时他还小,但是他从小就是个天才,能做出养父母、收族为意的诗又怎么能说他不懂事理呢,就算仲永等到长大的时候在学习,也为时不晚那,也不会从一个神通变成一个平凡的人那!

不管先天有多么的聪明,后天不努力,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聪明。

即使先天不聪明,但如果他后天努力了,那他就会成为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练就的

不努力,又怎能成才。

努力了,肯定能成才。

从现在起,我们应即刻起程,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也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中踏出一条灿烂的光辉之路。

《伤仲永》读后感10

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中学韩春梅

转眼间,《伤仲永》一课就学完了,学完这课,我的感受颇深。

在文中,年仅5岁的方仲永就已经会题诗了,而且所题的诗还颇有蕴意。我不得不羡慕他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样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孰不知,他这是在害他的儿子啊!由于他有那样一位父亲,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最后才华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也不能全怪他的父亲,他也有一定的责任。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应该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为此认真学习。然而,他并没有学,使他成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这么好天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着实令人心痛呀!

现实生活中,也有“方仲永”这样的人,他只想着自己这么聪明,就不用学习了,可是,就算是伟人,不努力学习也不行啊!伟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伟人的呀!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时,是班里有名的差学生,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学都嘲笑他,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童第周决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同学们在玩耍时,他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班里的学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由于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方仲永与童第周的事例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