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

你们看过《当我遇见一个人》这书之后,你们感觉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一】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阅读群里,当时群里的许多妈妈极力推荐这本书,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这么多妈妈引起共鸣,推崇备至呢?我一定要读一读。

《当我遇见一个人》讲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书中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还有很多生动鲜活的故事,是作者长期担任心理咨询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家庭案例。读起来轻松好懂,并且我们往往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一直相信抚养孩子,最基本的功课就是要懂人心、懂人性,那么了解心理学就成为必要。有的父母凭借父爱、母爱的直觉以及对人性本能的把握把孩子养得很好,要恭喜他们的孩子,遇到了懂爱的父母。遗憾的是,这样的父母并不多。李雪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每个人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都有很深的原因。她说的这个很深的原因很大部份来自于原生家庭。

现实生活中,持糨糊逻辑的家长不少见。有一次跟一个熟人谈到育儿,她说我不用费心听育儿课,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解释说因为孩子跟奶奶住,我说教育的责任还在你呀,她说因为没住一起,所以都是他奶奶管了呀。好吧,我只能说我词穷了。事实上她跟孩子就住在一个小区里,这样的家长今天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带孩子很轻松,很享受,但她不知道从此孩子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没有安全感的种子,这粒种子会伴随他一生,在他的心田生根、发芽。

前天从西安飞回来的时候,在长沙闺蜜家呆了一天。闺蜜跟我说,孩子有两个同学特别喜欢到她家玩,而这两个同学在她家发出了同一个感叹:“阿姨,你们家好幸福!”闺蜜很疑惑,问我:“你说我家也就是居家日子平常过,他们怎么就觉得我们家特别幸福呢?”我问了一下这两个孩子的大概情况,心里有了答案。这两个孩子父母做生意,鲜有时间照顾他们的日常,而闺蜜家整洁干净,生活有序,闺蜜又是一个温婉细致的人,家中自然流动着温馨有爱的气场,虽然才八、九岁的孩子,但他们的内心是能感受得到这股气场的。

“感受”,这个词是李雪在书中一再强调的,还有一个词,“看见”也在书中屡屡提及。看见和感受是不可分割的,看见什么,看见孩子本然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体系去定义孩子。我们常说,孩子和你对着干的时候,用什么方式去沟通?就是“事实+感受”,感受是心的语言。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安抚?“拥抱——了解事情的经过——共情”。其实“看见”是前提,有“看见”的能力,你才有“感受”的能力、“共情”的能力。

《当我遇见一个人》读后感【二】

经常听身边的家长说要对孩子实行“延迟满足”,而延迟满足的真相又是什么?到底值不值得提倡?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当我遇见一个人》还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里都是非常明确的否定答案。至于为什么,我希望家长们多从靠谱的育儿书里找答案,而不是一味翻翻手机、看看电脑就觉得可以了。信息泛滥的时代,伪科学是很容易盛行的,并且信息就只是信息,它替代不了知识。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孩子到底该穷养还是富养?对此,李雪说: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决定孩子将来能物质丰盛的是心灵,而不是现有的物质条件。真正的高手只需轻轻一点,即切中要害,直击问题的本质。纵观现实,寒门可以出贵子,也可能出败家子;富二代可以是坑爹的,也可能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精英份子。

书中还探讨了譬如多动、无界限感的心理原因,这些都是时下比较关注的话题。

除了“看见”、“感受”、圻妈还总结了几个关键词:体验、觉知、能量、不评判。

在这里,我不一一阐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自己去看书,毕竟读书这个事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