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鸥外《舞姬》中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要: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舞姬》是他的处女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太田丰太郎在德意志留学时与当地的一名叫艾莉丝的舞女之间发生的爱情悲剧,是森鸥外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相对于很多的论文以主人公的“始乱终弃,虚伪,卑鄙无耻”为主题来论述,本文另辟蹊径,着重从更深的层次来尝试探究这一爱情悲剧的原因。

森鸥外《舞姬》中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

关键词:《舞姬》 爱情 相泽谦吉 悲剧 始作俑者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笔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难道主人公真的是为大家所不齿的这样一种人吗?只是因为他最终离开了艾莉丝就能断定他是虚伪和卑鄙的吗?”仔细阅读之后,发现文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主人公对艾莉丝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主人公最终离开艾莉丝或许也是身不由己的。然而,却因为所谓的“恩人”相泽谦吉的“帮助”,才使得主人公丰太郎成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人”,并最终导致了艾莉丝的发疯。因此,本文以“森鸥外《舞姬》中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相泽谦吉”为题,从“主人公自我的内心剖析”“主人公对艾莉丝的真实情感”“主人公对相泽的看法”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主人公自我的内心剖析

“如今,这份痛苦淤积在内心深处,原本已形成一个暗点,可是,每当我观书、赏物,都仿佛镜中映出的影像或是说话时形成的回声一般,无时无刻不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这回忆又无休无止地折磨着我的心灵。”从这段文字中不难推断出,即使在返航日本的船上,主人公太田丰太郎仍然陷于离开艾莉丝的深深的痛苦中,他一直处于自责和煎熬之中。由此可以尝试推断出,主人公不可能是一个本性虚伪且卑鄙的小人,倘若真的如此,又怎会“无时无刻,无休无止”地受到心灵的拷问呢?

“《舞姬》中饱含着痛断肝肠的忏悔情念。欠缺主体意识、易被外界左右的主人公太田丰太郎‘抱着艾莉丝这具活尸,流下千行泪’。这泛遍心田的‘千行泪’,是苦涩的忏悔心理的外现。丰太郎把无垢佳人当作了自己的牺牲品,他不得不忍受精神折磨。”正如这句话所说,太田丰太郎是无时无刻不在忏悔,正如一个人的本质不容易改变一样,如果他本性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小人,又怎会有这种所谓痛断肝肠的精神折磨呢?

“内心开始躁动起来,深藏着的真实的自我渐渐复苏,并且开始冲击昨日那虚伪的自己。我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既不适合做时下风光无限的政治家,也不适合去做将法典倒背如流、判案断狱的大法官。”主人公将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真正地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可以说真实的自我已经渐渐觉醒。虽然对自己用了“虚伪”这个词,但绝不是说自己的本性是虚伪和邪恶的,指的是自己想要从封建束缚的夹板中解脱出来,不再一味地唯命是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从一个被动的机械的工作狂变成一个追求自由思想的新时代的青年。这也为后文遇见艾莉丝,从而为她不惜被解职的描写提供了线索,也体现了主人公对艾莉丝的深切的爱。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中,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即使人们知道它违背人性,也不能反抗。反抗的反作用会弹到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身上,酿成悲剧。丰太郎成了封建官僚制度的牺牲品。”由此也可看出,在那个连自由空气都无法呼吸的`年代,对太田丰太郎这一类的人来说想获得真正的自我是何等的艰难,又是充满了多少无可奈何,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继续爱下去,他的内心到底是有多么痛苦呢?

二、主人公对艾莉丝的真实情感

“对于初到柏林的人来说,忍不住被所见所闻吸引也是很自然的。然而,我的心里有一股坚强的意志,不论在哪里游览也绝不为美景所动,以免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时刻杜绝周遭满目繁华的外部诱惑。”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也可说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主人公表明了决心,此次是怀着学习的精神来到柏林的,自己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是不会被外界的繁华所吸引的。然而,从后文来看,这一切在遇到艾莉丝之后都变了。

“少女泪花晶莹的长睫毛下是一双蔚蓝清澈的眼睛,眼神里带着期盼似的哀伤。不知为何,这回眸一望,令木讷的我感到有一种电光石火般的震撼渗透心底。”在这句话中,作者对艾莉丝的描写看似寥寥数笔,实则一字一句都体现出了主人公的“一见钟情”。就这么“回眸一望”,早已俘获了主人公的内心。一句“电光石火般的震撼渗透心底”,仿佛主人公那已沉睡了万年之久的情感在毫无预兆的一天突然如火山爆发一般。没有真正经历过这种情境的人恐怕是不能理解的吧?难道说此时此刻还不足以表达主人公对艾莉丝的真实情感吗?如果说主人公在爱情方面真的是虚伪的,那作者又何必有这种身临其境般的描写。

“总之,就在此时,我对她的爱意迅速浓烈起来,终至难舍难离的地步。对此,有人不理解,有人批评,认为我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刻,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重大关头,不该有此行为。其实最初见到艾莉丝的时候,我就清楚地意识到了对她的爱意。”由此可见,主人公对艾莉丝的爱愈发的强烈,甚至可以说到了无法离开一步的地步了。因为对艾莉丝的爱,主人公也一直在纠结是否要回国,但当他看到艾莉丝因即将的分别而感到悲伤的时候,这些困难和痛苦与和艾莉丝在一起相比已经无法再将自己束缚了。因此,认为主人公是“虚伪”的一些说法恐怕就不攻自破了吧。

三、主人公对相泽谦吉的看法

“相泽为我指定了方向,使我犹如海上迷航之人看到了远处的山峰一般。可是,那山峰依然笼罩在万重迷雾之中,何时才能到达呢?不,那是否是我应该到达的目标?甚至即便到达,能否令我心满意足呢?一切都不明了。眼下的生活虽然困苦,但是我感到快乐,我也难舍艾莉丝的爱情。”在这段话中,主人公虽说对相泽谦吉帮助自己表达了谢意,但是依然在想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其实,依笔者来看,主人公对相泽谦吉的话并没有太过依赖,此时的主人公早已不是那个唯命是从、没有主见和想法的封建束缚中的青年了,他现在真的是想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无论生活如何困苦,但只要有了艾莉丝的陪伴就是快乐的。

那文中的相泽谦吉到底是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因为知道我在此地滞留时间已久,恐怕会有牵绊之人,于是问过相泽,结果相泽说我并无拖累,因此他很满意。”相泽谦吉明知道丰太郎和艾莉丝已经到了谁都无法离开对方的地步,为何还要撒谎?难道说他真的是一心一意地为主人公着想,想要让他恢复名誉,为大臣效劳,从而为国出力?但纵然如此,为何不能将太田丰太郎的真实情况告知大臣呢?文中已说大臣认为,因为主人公在此滞留时间已久,恐怕会有牵绊之人。笔者认为,即使相泽谦吉如实告知大臣,大臣也不会因为主人公和艾莉丝的关系而放弃重用主人公吧?由此来看,问题应该是出在相泽谦吉身上,如果真的想要帮助朋友,会容不下朋友的爱人吗?或者说可能他本身就对太田丰太郎的感情不满意,从而一直试图说服其尽早和艾莉丝断绝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不管相泽谦吉是否是真心想要帮助主人公,最终太田丰太郎和艾莉丝之间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是要怪罪于他的。

“因得到相泽的接济,日常生活倒是衣食无忧,然而正是这个恩人摧毁了艾莉丝的精神。”“事后得知,艾莉丝见到了相泽,得知我对相泽做出的保证,也是在那天晚上,她还知道了我对大臣的承诺。”在主人公失去意识的几个星期里,艾莉丝细心地照料以至于“累得不成样子”,但即便如此,没有考虑艾莉丝的承受能力,相泽谦吉还是告诉了艾莉丝主人公所谓的“承诺”,导致了艾莉丝精神失常。也正因为如此,主人公才认为是相泽谦吉摧毁了艾莉丝的精神。试想一下,如果主人公刚苏醒过来,看到艾莉丝没日没夜地守在自己身边以至于“累得不成样子”的时候,凭他前面说过的自己是“不可饶恕的罪人”以及自己因盲目答应而内心痛苦这一点来看,或许就会放弃这一所谓的“承诺”而和艾莉丝永远在一起吧。然而,也正因为相泽谦吉的“多事”,导致了艾莉丝认定了自己的“背叛”而精神失常,并且已无治愈的希望。此时的主人公也无可奈何,陷入极度的痛苦中,不得不信守自己所谓的“承诺”,离开了深爱的艾莉丝。

“背负着责任,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个人意愿,为了给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村落乃至国家带来名誉。持有这种责任感也是耻意识的重要表现。”从日本人的意识来分析,主人公对相泽谦吉或许有一种无法言状的耻意识。在日本社会中,一些所谓“恩情的力量”常常会超过受恩者的个人意愿。对主人公来说,可能自己并不需要这方面的所谓恩情,可是一旦被施加,就要背负上欠人恩情的责任,从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我的病已经痊愈。不知多少回抱着僵尸一般的艾莉丝潸然落泪。”“啊,如相泽谦吉般的好友世上难求,即便如此,在我的心里对他也有一丝怨恨,至今难消。”主人公虽已痊愈,无奈艾莉丝早已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自己内心的痛苦不知该向谁诉说。这一切虽说主要怪自己,但从最后一段也可以看出主人公对相泽谦吉的埋怨和怨恨,甚至还带有一丝的讽刺。

主人公最终离开艾莉丝并不是其“虚伪、卑鄙”,笔者认为最终导致这一悲剧的导火索正是主人公的好友相泽谦吉。从本文的分析来看,无论是主人公对自我的内心剖析还是对待艾莉丝的情感,无一不是真实的。正是相泽谦吉对主人公的一些建议和盲目地以为是对主人公好的做法,断送了主人公太田丰太郎的幸福,从而最终导致了这一爱情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森鸥外,郭玉珊.舞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永红.试论森鸥外的《舞姬》的悲剧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6):47.

[3] 刘立善.森鸥外的忏悔录――《舞姬》[J].日语知识,2002(2):28.

[4] 杨娟娟.论森鸥外《舞姬》的耻与罪意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