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价值拟链构筑未来竞争上风

虚价值拟链构筑未来竞争上风
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下虚拟价值链的萌生  
   价值链的概念是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Michael E.Porter (1985)在《竞争上风》中提出的,为理解企业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结构框架。Porter为了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同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和所占用的本钱,把企业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并将其设计成价值链分析框架。价值链用来支持一般的战略分析,同时也是信息系统治理的有效工具,价值链可以帮助信息系统开发职员识别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战略机会。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数据库、多媒体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盛行,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界限、时间观念、物质资源等已不再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信息和智力资本一样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独立的生产要素。价值创造越来越构建在知识、信息、数据的基础结构之上,价值链的研究也从物理价值链转向了虚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成为分析信息技术给企业治理带来变化的工具。在虚拟价值链里,价值的创造不仅通过创造物理产品的物理价值链来实现,信息同样参与了价值的创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虚拟价值链,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二、虚拟价值链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只适用于在市场场所中竞争的企业,目口使包含信息方面的内容,也只是将信息看作是价值增值过程中的辅助成分而非价值本身的源泉。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Jeffrey Rayport和John Svlokla于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概念。他们以为,在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进行竞争.一个是治理职员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世界,称为“市场场所’,另一个则是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并产生了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的价值创造场所,称为“市场空间”。这两个不同世界是通过不同的价值链开展价值创造活动, 前者通过 “物理价值链”(Physical Value Chain,PVC),目0运用传统的物质资源来为顾客生产、加工有形的产品或提供具体的服务;后者通过“虚拟价值链”(Virtual ValueChain, VVC),即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组织、综合、选择和发布等来为顾客创造无形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在市场场所和市场空间中的竞争规则并不相同。一个在市场场所中取得成功的企业未必能够顺利进进市场空间中,由于它在物质世界中赖以成功的方式或手段无法照搬到信息世界。Rayport和Sviokla提出的虚拟价值链理论,用以指导企业如何在市场空间中进行有效竞争。他们以为,价值链中的每一项价值增值活动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市场场所中基于物质资源的增值活动,而另一部分是在市场空间中基于信息资源的增值活动。物质增值活动构成了传统价值链,而与此相对应的信息增值活动则独立出来构成虚拟价值链。企业在市场空间中的竞争上风体现在如何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增值活动。
  (二)虚拟价值链的特点
  (1)非物质性,在虚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价值活动的对象是信息,而不再是物质资源。对于处于市场空间中的企业,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不再是主要的制约条件,信息加工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物质资源相比,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与易获得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本钱,使企业能够以很低的本钱甚至零本钱对信息进行加工利用。(2)灵活性.虚拟价值链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可以对信息进行灵活、多层次和不同类型决定了企业经验与技能的难模仿性,这种难模仿性又使得虚拟价值链在保持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持久性。
  
  三、虚拟价值链模型
  
   Rayport和Sviokla固然首次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一般概念,但并没有就虚拟价值链上每一价值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建立起适用性的虚拟价值链模型。治理者必须关注市场空间,将未加工的数据转化成信息、知识,由于在虚拟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对信息的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分配活动。在这里,我们引用一个虚拟价值链的一般模型,这个模型将波特的传统价值链模型与企业对信息的加工、利用过程结合了起来。(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