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国企良性发展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国企良性发展

摘要: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离开人才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将寸步难行。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生产机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激励机制仍旧相当僵化,导致了企业人才的流动性过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性措施,以其对实现企业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激励机制;良性发展;国有企业

从本质上来说,激励机制的本质应当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应当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等奖罚内容的具体规定,是涵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和各个工作人员的科学体系。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活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不仅导致了无法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会导致企业的优秀人才流失,难以招聘高素质人才。因此,完善激励机制是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状

(1)激励模式单一。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对其监管也日趋严格,例如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降薪限薪措施,对基础工作人员则采取了工资总额的管理,基本上以当年的企业效益为基础以薪酬为手段进行激励。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两个不足之处,一个是激励模式过于单一,单纯的以薪酬为激励模式是很难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另一个是薪酬的管控过于严格,区别过于明显,事实上哪怕是基础工作岗位,其工作性质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薪酬也应当区别对待。当前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模式毫无疑问决定了其对外竞争力和对内激励性的不足。

(2)管理岗位变化空间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岗位的刚性以及有限性特征,使得国有企业员工对未来通过努力进入管理岗位的预期大幅度减弱,这就大大的伤害了基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岗位变化的空间是相当小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么垂直向上要么直线向下,向上岗位不多,向下心有不甘。由此一来不仅导致了在招聘中难以招聘到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优秀人才,也会导致固有人才的流失。

(3)精神激励的缺失。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当具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重属性,但是当前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相当的单一,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以薪酬为主的物质激励模式,而忽略了精神激励。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认识到精神激励的重要性之后开始重视精神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要么采取的精神激励措施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仅没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要么盲目的采取精神激励措施,忽视了不同层次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二、激励机制完善措施

(1)建立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机制。从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来看,建立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机制是发挥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其中物质激励的主要方式是年薪激励,当前国有企业的年薪制度毫无疑问是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的,对此一方面应当给予年薪制度以较大的上下浮动空间,让员工充分的感受到积极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当前年薪基本维持不变的激励制度毫无疑问会使得很多员工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心理,其工作积极性自然难以发挥出来。此外,目前国外有部分企业实行了虚拟股票的激励制度是值得借鉴的,所谓的虚拟股票指的就是企业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然后按照业绩确定奖励额度,根据市价将奖励折算成股票数,由优秀人才持有,在未来的股票分红中获取相应的现金。参与管理激励机制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如自我发展计划、合理化建议、雇员调查等来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自发的投入到企业发展中来。企业文化则是侧重于通过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组织规范来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2)建立内部岗位竞争机制。和西方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特点在于受长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者或多或少的存在求稳怕变的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过小,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性。以笔者的工作单位为例,所从事的主要是资本运作、基金管理、股权投资等业务,可以说是一项竞争非常激烈的工作,但是受到激励制度的影响,很多员工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进行工作,既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也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企业要建立公正、公平的竞聘上岗机制和员工考核机制,员工要有不学习、不进步就可能被淘汰的危机感,企业要定期地根据考核情况来调整员工的岗位,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便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良好的就职和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动态转换、职位投标、星级评定等灵活的竞争机制,引导原有的机制向着市场化选聘和淘汰机制稳步过渡。

参考文献:

[1]司全江.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

[2] 唐文政.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