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行业的现状

   工业化国家的食品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工增值比例一般在2.0~3.7∶1.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于国民生活的第三产业都很发达,其产值在GDP中占有较高的份额,除美国外,其他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有关工业化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美国0.19、2.95、2.15,日本0.04、0.26、1.21,加拿大0.02、1.43、2.13,法国0.02、0.90、1.45。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都超过了第二产业,更超过了第一产业。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在10.6%~20% 之间。当中国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占40%时,才能使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25%,居民的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标准。
  欧洲的农产品加工业伴随着工业革命孕育而生。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已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自动控制和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实现了有机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产品颇受消费者关注;90年代,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食品也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2400亿法郎增加到1997年7925亿法郎,增加了2.3倍,平均每年增加11.5%。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20.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成为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法国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是肉类加工,占全部加工业比重的23.4%;其次是奶类加工,占20.7%;饮料和葡萄酒为13.8%;面包、制糖、巧克力等食品占28.5%。法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出口国,1997 年出口额达1730 亿法郎,1995年占全球食品出口额的12% 以上,美国为9%,中国仅占2.6%。
  德国食品行业生产的品种最为齐全和多样化。2/3的德国食品公司在市场上投放2000多种新产品。小供应商特别活跃并富有创造力,新产品的营业额占27%。由于质量好且有创新的特点,所以德国生产的食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产品比较畅销。2002年德国食品行业总营业额达到1254亿欧元,出口额为247亿欧元。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目前采用湿法加工玉米,该工业的年产值达110亿美元;每年出口1000多亿美元的玉米朊粉和玉米朊饲料。美国大豆的主要加工产品为大豆粉和豆油,年产大豆粉3400万t,大豆油820万t。用大豆粉还可以再加工成食品、饲料及其他医用、化工等产品。
  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马铃薯加工率分别达到59%、48%、40% 和40%。由于马铃薯食品品种层出不穷,产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高速发展,在欧洲冷冻食品中近20%是马铃薯冷冻食品。美国马铃薯薯条在其国内销售收入达20亿美元。
  日本大米加工技术先进、设备的制作精细、自动化程度高。就碾米机而言,有先进的陶瓷辊碾米机,其开糙效果及耐磨性等均大大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砂辊碾米机。此外还有新型的顺、逆流立式碾米机,这种机型加工大米时,米粒在碾白过程中处于垂直悬浮状态,受到的碾削作用周向均匀缓和,碎米率很低。日本的白米抛光技术大都采用了软抛光工艺,除了利用铁质抛光辊对白米进行除糠上光外,还设置了白米表面热处理装置,利用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对米粒表面进行短时间加热,以确保米粒表面淀粉真正胶质化,形成薄膜包裹住米粒,使米粒具有永久性的蜡质光泽。用这种工艺设备加工大米,抛光效果好,耐储存,适合各种品质稻谷的加工,正品率相当高。此外,日本还有专门的珍珠米抛光机和碾米机。色选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能将成品大米中异色米粒和杂质自动剔出,从而保证成品料的纯净及高品质,在日本大米加工业中已普遍采用。日本的现代化大米加工均拥有计算机中央控制室,实现了大米加工精度、产量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食品加工行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