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是几本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社会声誉好。那么你知道南京邮电大学是几本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揭晓南京邮电大学是几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邮电大学是几本

南京邮电大学在江苏是第一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江苏考生,南京邮电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南京邮电大学是二本大学。

以下是南京邮电大学目前在各省份的招生批次,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官方为准:

南京邮电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湖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湖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广东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广东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广西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广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海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海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重庆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四川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云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云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陕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甘肃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新疆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河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山东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山东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河北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黑龙江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黑龙江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上海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浙江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浙江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安徽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安徽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福建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福建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江西文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江西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新疆理科本科一批
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科本科二批
南京邮电大学北京文科本科二批

【学校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具有光荣的传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南京邮电学院,是新中国较早建立的本科高校。2005年4月更为现名。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现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10月,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

学校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学院、理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贝尔英才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21个院(部、中心),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人口研究院、教育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0余个研究院(所、中心),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另外还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13个,本科专业53个。目前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工程一期项目5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9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53。2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1。11%。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4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6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计划”58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2人、IEEE Fellow4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5个,江苏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电联、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2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江苏省创新平台提升项目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6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含中央地方共建)6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2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11余万余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22门(含本科双语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群2个;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十二五”以来,在校本科生累计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807项。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10万余名,很多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毕业生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量子信息处理、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以及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285项,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其中5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1项。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技产业平台8个。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自1990年起就成为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二十多年来,共培训了29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批学员。截至目前,已与24所外国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共聘请26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共有36项学生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以及通达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5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留学生。

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强特色、高水平、多科性、教研型、国际化”五大战略思想,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努力早日建成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5年12月3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