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全国重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直属学院之一,也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坐落在中国首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大连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独立的现代化校园,校区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内建有教学楼、实验中心、图书馆、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体育馆、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一流。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简介

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现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目前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180余人。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嵌入式系统工程系、服务科学与工程系和数字媒体技术系。

学生情况

目前,软件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培养层次。截止2014年4月,共有在籍学生546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993人。

本科生面向全国由大连理工大学统一招生,年计划招生720人。其中软件工程日语强化专业单独招生,年招生240人。学制均为四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计划招生200人左右。

学院从2002年至今共招收培养各类学生15000余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于97%,工程硕士(全日制)就业率达98.5%以上,毕业生分布北京、上海、大连、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主要就业于IBM、博涵前锋科技有限公司、花旗软件有限公司、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AP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埃森哲、松下公司、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径点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专业设置与核心课程

本科专业:

软件工程及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主要专业方向:软件开发与测试、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嵌入式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金融信息管理。

核心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网络工程

主要专业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

核心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操作系统等。

硕士研究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安全与网络理论: 包括网络安全;信息隐藏与密码学;网络挖掘技术与信息物理系统;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

2、计算技术与理论:包括计算(离散)曲面及CAG/CAD;科学/高性能/网格/云/ 计算理论与应用; 可信计算理论与应用

3、系统理论与智能处理技术: 包括图像处理技术; 嵌入式系统理论; IT服务科学与数据处理技术。

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管理、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系统与图像处理、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核心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高级计算机网络、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安全等。

博士研究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以平台、项目、成果、团队开展产官学研的深入合作,学院下设六个研究所:

1.数据科学与数字信息服务研究所

研究方向:

(1)几何计算与数字媒体方向: 重点研究几何计算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数字内容生成与管理等。

(2)大数据科学与工程方向:重点研究大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大数据工程(包括大数据感知与获取,大数据存储与管理等),云存储,网络数据科学(互联网,社交网络)等。

(3)计算智能方向:重点研究智能计算方法,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海量数据检索及各类算法在云计算模式下的实现等。

(4)信息系统与服务科学方向:重点研究服务科学(服务方法体系,服务需求工程,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教育信息化,金融信息化等。

2.高性能计算研究所

研究方向:

(1)高性能计算:重点研究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分布式并行计算、多核和众核技术、动态可重构计算机系统、云计算等。

(2)可信计算:重点研究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软件形式化分析与验证、可信软件环境构造与验证、可信软件开发工具和运行支撑平台及环境)、嵌入式系统容错技术、网络嵌入式系统的可信技术等。

(3)嵌入式计算:重点研究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资源管理与调度、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低功耗与系统节能技术等。

(4)嵌入式系统应用:重点开展面向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生物医学、汽车电子、移动终端等)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3.软件安全与信息安全研究所

研究方向:

(1)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其研究内容包括互联网安全技术和基于特征的身份认别技术,信息隐藏、系统安全、安全协议、高可信无线通信协议、硬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隐私保护、授权模型、秘密共享等)、软安全机制(信任模型与信誉系统、合作理论、主体(社区)行为演化机制等)、安全测评技术、云安全。

(2)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是使软件在收到恶意攻击的情形下依然能够继续正确运行及确保软件被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其研究内容包括防止软件盗版技术、软件逆向工程技术、授权加密技术、防篡改技术、软件水印技术(静态水印及动态水印)、代码混淆技术以及虚拟机保护技术等。

(3)社交网络和无线网络及其应用: 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交网络及其安全性、社会计算及情报分析,云计算、社交智能系统及其安全性、无线网络及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