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幸福如此难求

什么会让你感到幸福,一所大房子,一辆好车,还是一位更性感或者更善解人意的伴侣?财富和名望或许能让你幸福,甚至仅仅是做完日程表上的每一件事,你也会感到幸福。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中没有哪一项能显著地增加你的幸福感。

为何幸福如此难求

以金钱为例。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市霍普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G· 迈尔斯(David G. Myers)证实,财富与幸福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矛盾。迈尔斯发现,自1950 年以来,美国人均购买力增长了两倍。难道由此推算,美国人在2000 年时的幸福感就应该是1950 年时的3 倍吗?

幸福的人经常全身心投入那些有挑战性而又吸引人的活动。这些活动配上“心流”体验,迫使人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从1957年开始,美国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一直在进行一项调查,让美国人评估自己的幸福程度。迈尔斯比较了这些调查与经济数据以后发现,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所占的比例相当醒目地稳定在总人数的1/3左右。尽管现在这代人的经济条件比上一代人好了很多,他们却并没有感到更幸福。

事实上,美国年轻一代比他们的长辈更加焦虑。琼·M· 图文齐(Jean M. Twenge,现为美国圣迭哥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对1952 年- 1993 年间所作的269 项研究进行了大规模分析,那些研究测定了当时儿童和大学生的焦虑程度。2000 年,图文齐公布了分析结果,她将那些测定的结果与时间联系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焦虑程度呈现出很强的线性增长。20 世纪80 年代的美国儿童,平均焦虑程度高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儿童精神病患者。

心理学家们对焦虑和抑郁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探索到底什么才能让人感到幸福。“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才刚刚萌芽,却已经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结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幸福并非靠努力工作或幸运就能得到。幸福可能最眷顾那些全心致力于眼前生活,而不是专注于未来目标的人。

遗传特性

进化心理学家在意识到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存在普遍性后,作出了一个假设:人类的部分天性肯定也适用于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如果某些特性更有利于后代的生存繁衍,这些特性就会被遗传给下一代。

人类继承了一个显著的能力——适应或者习惯现状。当我们面对不利条件,如长期的噪音或永久的残疾时,会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不久后,我们甚至不会再注意到这些令人不快的情况;不幸的是,适应性对于生活的积极方面也同样有效。不管某个经历在开始时多么令人愉悦,一旦它变成常态,我们也会习以为常。

人类同时也继承了一种趋势,那就是比起积极的方面,我们更容易注意到消极的方面。那些对环境中消极变化最敏感的人,可能最容易生存下来,因为消极的改变也许就是危险的信号。和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的大脑也总是关注麻烦。人类的天性就是把积极的方面认为理所当然,而专注于生命中令人烦恼的方面。

有些人天生比别人幸福,主要归因于遗传差异。幸福的人倾向于性格外向,并拥有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感。人类天性的另一面则有助于避免我们安于现状:我们的内心常常有一个小小的声音诱惑着我们,使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些东西或完成一些事情,一切就会更美好。很显然,那些从未感到过满足的早期人类,比总是习惯于现状的同辈更有优势。正是这永无休止的不满之声,促使我们的祖先努力进取,不断地奋斗下去。

今天,我们拥有与祖先类似的某些特征,正是这些特征让我们整装待发,踏上对更美好生活的永久探寻之旅。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看起来比另一些人更幸福。也许,我们可以假设幸福存在于那些最终得到优渥生活的人。然而,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比起对生活经历的依赖,幸福更多地取决于个性。

个性的力量

个性不同于天性,因为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很大。与此同时,人一生中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事情来了又去,而我们的特性和应对外界的习惯方式却一如既往。

幸福的事情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感受,至少短期内是这样。彩票中奖时,哪怕是最愤世嫉俗的人,在那一瞬间,也会体验到幸福的`眩晕。尽管如此,人们最终还是会习惯这件事情,幸福感也回落到自己的基本水平。这个基本水平(或者说幸福基线)与生俱来,是个性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幸福基本水平会不同呢?

1996 年发表的一项对双胞胎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奥克· 特立根(AukeTellegen) 和已故的戴维· 莱肯(David Lykken)将一起长大或分开养育的同卵和异卵双胞胎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他们的幸福相似性。这些比较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幸福的差异与我们的基因差异相关的程度。他们发现, 个体间幸福的差异约有80%都来自遗传差异。

大多数人听到“遗传”这个词,都会联想到“从父辈传递到子代”。然而,在对幸福的研究中,“遗传”是指基因以新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各个独特个体时,产生的不同个性。这个事实解释了为什么具有强遗传构成的特性在父母与孩子以及在同胞间也有可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只有同卵双生的兄弟姐妹,才可能真正拥有一样的遗传特征。

每个人都拥有一条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线,大体上由我们的基因决定。把这个概念和人类的天性结合起来,就可以解释许多现象。例如习惯现状的天性就可以解释,无论生命中发生过什么,我们最终都会逐渐回到自己的幸福基线。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许多人的个性品质看似平常, 其实具有很高的幸福基线。在1998 年的一篇文章中,美国贝勒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克里丝蒂娜· 德内夫(Kristina DeNeve, 目前任教于美国克雷顿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哈里斯·库珀( Harris Cooper,目前任教于美国杜克大学 )一起,对148 例有关个性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也许并不令人感到吃惊,他们发现,觉得自己幸福的人同时也更外向、友好、相信他人、尽职尽责。更幸福的人也更乐于相信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并且更不容易焦虑和产生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