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美国医疗杂志去年为精神健康下了个定义:精神健康的人,可以做到有生产效益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工作、娱乐或其它事情,以致和别人的关系得到满足、有完满的结果及有能力去适应改变和应付逆境。精神健康令我们可以思想、沟通及学习,令我们的情绪得以成长,并赋与我们反弹力及自尊。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你可能会问:“没有上述各项的便是有精神病吗?”不是的。精神病是精神问题的统称,精神问题通常是指思维错乱、情绪波动或行为偏差。当事人通常会有痛苦和不舒服的感觉,连带其工作、社交、自我照顾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没有精神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病;同样地,没有精神病不等于有精神健康。

推广精神健康的工作是困难的,障碍来自那里?主要是一般人对精神问题心存忌讳,故此,最重要是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很多研究报告都有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是许多精神问题的治疗经已证实很有效,而且每种精神问题也有多种的治疗方法;第二是任何人如发觉自己有精神病的症状便要寻求协助。

工作引发精神问题的模式有两种。甲模式包括先天性诱发的因素、突发性的因素和持续性的因素。先天性诱发的因素,会引起工作上的长期问题,令人较易有精神问题;而突发性的因素可以是裁员或失业等。乙模式是将身体、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的因素配搭成一个“九宫格”,每一格的因素都可构成引致精神问题的原因,例如自尊心脆弱的人较易有精神问题,问题出现后亦较难痊愈。

工作可以引致精神问题,但多为间接的原因。事实上,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改善精神健康的,假如工作表现好,当事人会获得满足感、自豪感,令自己的自尊提升,对精神健康有正面的作用。但无可否认,工作间的压力有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这种东西是无处不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何谓工作间的压力?我们通常会从两个角度来评估压力:

一)表现与剌激-两者之间有倒转U形的关系,当刺激太大时,过了高峰,表现便会下跌。

二)遇到外来压力时所产生的反应,例如当事人会感到痛苦。第一个角度可以把压力看成挑战,有助提升人的办事能力,有助事业的发展,从雇主的角度来看是个好现象。但我们一般会比较关注第二个角度的评估。

压力的来源可分六大类:

一)配偶或有亲密关系的人;

二)家庭(子女、父母或亲人);

三)社交圈子、朋友;

四)住屋;

五)经济;

六)工作。

工作只是其中一环,可以是正面的,即减轻压力的反应;亦可以是负面的,即引起压力的反应。工作的压力可以源于个人问题、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机构内之角色、事业的发展、工作间的人际关系、机构的架构或环境气候等等。有些工作会带来特别大的压力,如实习医生和纪律部队成员。情绪不安也会造成压力,例如长期担心公司裁员。此外,令人开心的事情亦可以构成压力,例如升职、转岗位等。令人震惊的事、与同事间的竞争、上司或下属的磨擦冲突、不同上司有不同的指令、思想矛盾、负面思想、工作时间紧迫、结构上的转变、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加时工作、轮班工作、噪音、温度、环境和其它化学性因素等都会造成压力。

压力的反应可以有两种量度方法:

一)为多阶段一般适应症候法,

二)为频谱法。

多阶段一般适应症候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惊恐阶段(Alarm);

二)反抗阶段;

三)筋疲力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