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心理治疗之路》

《心理治疗之路》是一本关于现代教育思考的心理书籍,下面读书笔记:《心理治疗之路》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读书笔记:《心理治疗之路》

  

这篇读书笔记是关于河合隼雄的《心理治疗之路》,书不厚,不到三百页,整体页面也比常规的书本小一些。可是此书之难啃,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一直对心理学保持着颇高的兴趣,可是并没有特别系统的看过纯学术类的书籍,这本书可能算做第一本。要不是借着和杨同学相约一起读此书,估计都不一定能在这么几天内完成阅读。

有同学跟我说此书让她想起来读书的日子,太像教科书了。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于密集排版文字的原因,我觉得此书甚至比教科书读起来还要困难一些,日本人特有的语气和口吻,结合西方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并且结合宗教、哲学、自然科学一起进行大段的观点阐述。阅读难度之高绝对远超教科书。

即便这样,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相反的是,这个作者河合隼雄是心理学荣格派学者,这对于市场上绝大多数常规性读者来说,并不常见。相对于弗洛伊德这个如雷贯耳的精神分析学祖师而言,荣格的名字不是很常出现在各类简单书籍里。荣格在精神分析论的学术地位,可能仅次于弗洛伊德,同样源自精神分析论,但是提出与弗洛伊德相反的观点的一位学者。所以当我看到这是荣格派学者的著作,其实还是比较惊喜的。

这篇读书笔记不想过多谈论书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毕竟我不是为了给懒得读书的人提供便捷浏览内容的慈善者。书里很多心理治疗师应该注意到的学术知识,让我深有感触的课题是教育这件事情。书里反复提及的一个治疗关键,就是需要培养当事人(即患者,或被治疗对象)的自我痊愈能力。

作者用了一个植物生长的例子。想要一株植物发育正常,健康茁壮,需要提供足够的阳光、水分、氧气、土壤等等,更重要的是空间和关注。

不管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教育是为了让“教”这件事情成立,教孩子如何自我培“育”,挖掘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找到自己成长的动力和支柱。父母、师长的关注除了爱和扶持以外,成年人精神基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孩子远比父母想象的要聪明和敏感,就像这个作者说的。

“孩子们说的未必是从自己内心想说的,不过是很敏锐的感觉到老师想让自己说什么,所以常常发现”好学生”缺乏创造力。“

东方社会的教育模式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包括特别喜欢用“教导”这样居高临下的方式带领下一代去毁灭创造力。这样日新月异的社会,居然总是试图将孩子们禁锢在自己上一个年代的思想囚笼里,用“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之类的等等作为理由,培养出大批大批生理成熟却心里从未知道什么是“自我追求”的半成品。

在心理治疗这个领域里,作者说治疗师有时候会被当事人心灵深处的恶作剧小精灵激怒到无法克制,两者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却有可能带来一定建设性的进展。患者,尤其未成年患者无意识的挑衅,是对治疗师的一种测试,对两人之间稳定、私密、安全、自由流通的空间的测试。

这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在父母、师长身边成长时的样子。只要不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后果,为何要把世间万物所有的道理、规则全部“教导”给孩子呢?那个自己用手指去测试“火焰是否真的烫”的孩子,长大了遇见生存危机时,他一定比那些被“教导成功”放弃尝试的孩子们的生存几率大上很多,因为只要尝试下去,就会有无限可能性。

教育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样,我在职场里遇见过太多执行力极差、创新能力极差,甚至模仿能力也不高的年轻孩子,深深的'感到担忧,因为他们能在一份工作里起到的作用,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太容易被替代了。

那些每天都希望孩子能够完美执行指令的父母们,你们是不是可以长生不老,为他们护航一生。即便这样痴心妄想的事情真的能够实现,你们是打算培养出巨型婴儿吗。

作为时代交替之间长大的八零后,还有现在已批量踏入社会的九零后们,已经在这种东方式的教育模式中长大了,工作了,磕磕绊绊的仿佛自立了。是的,我们可能经历过的教育,可能是不科学的,但是并不能成为你无能的理由。

记得看过一个美剧里的法院审判场景,强奸犯当年留下的孩子也成了强奸犯,以此基因遗传作为辩护理由,当时公诉律师所提出来的说法,就是作为一个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都应当承担成年人的责任。

还有一个美剧里的案子,变态连环杀人犯的辩护律师在法庭里提交了一份脑部基因变异的证明,证明该犯人属于天生容易失控。当时公诉方的一位罪案分析师也拿出了自己的检查证明,他是一个黑人,拥有和犯人一模一样的变态基因变异,他成为了医学教授,成为了警察的罪案鉴证顾问。

河合隼雄也在这本书里说到,心理治疗是一个帮助当事人自我挖掘、成长,找到解决问题的道路的过程。而我们的成长莫不如是呢,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需要自我面对这个寂寞而残忍的世界。有人说,悲剧是会遗传的,可是我能不能对此有所期许,不要再让上一代人的教育悲剧传承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我是一个至今独身的人,可能并没有太多资格谈论教育或者孩子。但是每当我看见男男女女的年轻人往往还没搞明白人间社会是什么运转逻辑,甚至连爱都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如同批量生产结婚证一样,到了所谓“合适”的、“该找”的年龄就去经历“被教导”应该经历的人生,生出来和他们一样茫然的下一代。我的心里是如此的愤怒。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极端的人。但是我依然要说,如果你不是为了爱,请不要结婚。如果你不是有了基本的经济基础,至少和另一半有共同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请不要养育孩子。如果你都做不到你对孩子的期许,请不要舔着脸来“教导”下一代。如果你没有被拼爹的实力,请教会孩子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