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道的学习知识

《淮南子》与儒道两家的人性论

《淮南子》与儒道两家的人性论

导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下面是一篇谈论《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的文章,欢迎阅读。先秦诸子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逐渐趋于融合。《淮...

浅论儒道哲学之入世与出世

浅论儒道哲学之入世与出世

围绕儒、道两家是入世还是出世的问题,争论不一,但主要都集中在道家一派,因为纵观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我们不能不说儒家是倡导入世的,而且,儒者本身也积极入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从儒道释三方面谈学习

从儒道释三方面谈学习

在儒家中讲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其中既包括了学习的方法也包括了学习的态度。对于学习的方法,包括学,思,习三个词。这里习可以理解为复习,也可以理解为实践。在《论语》中谈学习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这三个词的关系。学而时习...

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哲学分析

【摘要】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时候,文章支持内在互补说,此观点不把儒家道家的区别性看作互补的前提,而且把儒家道家本质上的同一性看作是互补的前提,是在一个统一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各自构成了中国哲学内在逻辑...

论有为与无为 -从郭店楚简看儒道性情同异

论有为与无为 -从郭店楚简看儒道性情同异

尽人皆知,道家无为。无为的对立面是“有为”,诸子百家,谁主有为?学者间似乎鲜有论及者。今因郭店楚简出,似可提出新说。<?XML:NAMESPACEPREFIX=O/>“有为”之义,实际上在《荀子·性恶》中已有表述。《性恶》云:“人之性恶,其...

浅谈儒道思想对文人画笔墨地位的影响

浅谈儒道思想对文人画笔墨地位的影响

摘要:儒家的入世思想使其认为绘画为小道。不必据,也不必守,只是调剂精神之用。这一点影响了绘画的主体,规定了绘画的方向和地位。文人画家们不可花费太多时间和功夫投入绘画,防止影响其兼济天下之志。绘画工具与书写工具的...

先秦儒道身心观与修养途径

先秦儒道身心观与修养途径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身体问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心,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先秦儒道身心观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一、身心转向社会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后消费主义时代的推进使身体问题成为人们...

也来小谈儒道人生感悟

也来小谈儒道人生感悟

近期稍微研究了一下中国的各种文化,当然肯定会对儒家和道家这两大中国本土大教有所涉猎,所以想了一想,还是把最近的感悟记录一下以免遗忘掉。另外这也只是我个人一点浅薄的看法,不要太当回事。道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其...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的关系看早期儒道关系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的关系看早期儒道关系

摘要学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定州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可以证明这种“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本文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认...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开题报告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开题报告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传承这种美德。课题名称: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学生姓名...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儒学的核心概念...

浅探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浅探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摘要: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意境说的方式,横向剖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意境概念基本内涵的形成及其融合都来自于儒、道、佛的影响,纵向考察则可以轻松理出儒、道、佛思想对立统一影响意境说生成、成长及成熟的轨...

人生儒释道-人生感悟

人生儒释道-人生感悟

在仔细阅读了由张松辉写的人生儒释道后,发现自己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古代人文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该庆幸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不朽的永恒的思想,让我们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在不同的环境中...

生生与守静-易、儒、道“静”论合说

生生与守静-易、儒、道“静”论合说

生生与守静——易、儒、道“静”论合说“生生”是《周易》的精神,“守静”则是《老子》的宗旨,二者概念上有别,但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承载和体现这一联系最恰当的形式,就是人的生命。生命二字,在字义上似乎提醒着我们,“命”...

试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试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摘要】孔子的仁与道表达出的是两个范畴,在我们今天看来,其隐藏在历史文本内的潜台词应当是两种概念,两种定义。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答的是“忠恕”而非更精练的“仁”的时候,其实暗含了仁不是道的儒家限定。...

儒家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儒家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家越来越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加大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儒家文化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大...

儒家早期道德教育对道德情感的陶冶的论文

儒家早期道德教育对道德情感的陶冶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文化体系,其涵盖了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广泛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道德上对人们进...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

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意义治疗

受傅伟勋教授以及弗兰克(Frankle)意义治疗学(Logotherapy)的启发,笔者自80年代以来即开始研究儒佛道和新儒家的意义治疗思想,本文即是在多篇论著的基础上,尝试将儒、道、佛心性道德思想的基本义理运用于教育和心理治疗。...

浅析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浅析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摘要: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意境说的方式,横向剖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意境概念基本内涵的形成及其融合都来自于儒、道、佛的影响,纵向考察则可以轻松理出儒、道、佛思想对立统一影响意境说生成、成长及成熟的轨...

何为儒家之道(二)

何为儒家之道(二)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弟子有关,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启发。虽然对孔子思想互相冲突的诠释在于“道”的分...

「国学经典」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

「国学经典」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朱熹的学生陈淳编撰的《北溪字义》曰:“道,犹路也。当初命此字是从路上起意。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方谓之路...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

浅谈传统医学道德与儒家思想

浅谈传统医学道德与儒家思想

摘要:作为民族道德规范之本的儒家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儒家道德标准“仁”的影响之下,古代医家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从儒家忠孝仁义等生活和道德准则出发,探讨医乃仁木、知医为孝...

试论传统儒家视阈中的道德意志

试论传统儒家视阈中的道德意志

论文关键词:思想意志内涵作用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很重视道德意志问题,只不过采取了与西方不同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主要不是放在因果关系中去理解,而是从决心和志向的角度去诊释,强调道德意志的实践意义,即在道...

儒家和康德的道德形上學的比較

儒家和康德的道德形上學的比較

要比較康、儒思想,先要對康德有基本了解。有一次我請教鄭捷順老師,他認為康德與王陽明很相似,乃唯心主義的哲學,但其最大分別的是康德的自由意志是假設,而良知於王陽明中乃一「呈現」。這正是牟宗三意,《實踐理性批判》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