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十篇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我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我学生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3、 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对我学生心灵的品味和个性解读。综合以上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局,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我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4、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二、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我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的教学方法可采用:

1、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我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我学生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 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

3、 美点寻综法。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我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适应这一原则,本课的学法可采用朗读、跳读、研读、精读等读书法,以及欣赏法、交流法等。

三、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程序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注重课堂自然动态生成,因势利导,使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类名桥图片,让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这样设计能激起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听读课文,感受体验。

教师配乐朗读,我学生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出示阅读目标:文中描写了哪些桥?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谈谈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 我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而感知文意。

2、 要求我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里。

3、 我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对我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

〈四〉研读课文,美点寻综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 我学生采用跳读、研读等方式研读课文,并说说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 我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导我学生品评文章的美。

〈1〉 语言美。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语言美,美在哪里?

〈2〉 结构美。文章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

〈3〉 意蕴美。文章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强调了桥之美在构图。

3、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在写作的不凡之处,并形成板书。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五〉、用心欣赏,用心感受。

1、多媒体展示各类桥,让我学生用心欣赏,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写下来。这一设计对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化。

2、交流。先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我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设计这一环节是使我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我学生的感受体验化。

附板书: 桥之美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午好,我是语文__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_______》是省编教材 _______年级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中的第_______篇课文,该单元_______

《_______》是___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_______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__

因为 (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教师板书)

环节3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环节4

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环节5

拓展延伸,预计用时8分钟。

1、围绕中心,补充材料。

好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意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2、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环节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3分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环节7

布置作业 ,预计用时2分钟。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3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领略春之明媚,文之灿然。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确立本课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及散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情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生动的抒情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味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结合。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下面进入第五个部分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一些图片,在这些图片的放映中来进行导入:

同学们,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想起那与之相反的绿意盎然的春天。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是婉转动听的鸟韵,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是灿烂温暖的阳光,还五彩缤纷的风筝……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这幅春天的画卷。(板书课题、作者)

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叙述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对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加文学知识。

(二)听读课文——感受春天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我将多次采用不同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获取信息,在读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将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圈画出生字词,并主动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通过听录音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调,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将要求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试着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春天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分角段读课文,并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对比中领略作者用字精炼,并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审美训练——描写春天

刚才我们为那一片片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天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在我们惊叹这些作家精彩的文笔的同时,你是否也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课堂小结: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又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厘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一厘米》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比较与辨微中的第四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

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1)记重点字词,理解并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掌握有关字词。

(2)复述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2)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3)学会体谅父母、热爱

父母、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

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

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展开教学:

1、诵读法:文章不厌百回读,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一些重点段落,语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点拨法:这篇课文我只在需要时稍加点拨,不做过多的分析,还课堂教学几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3、情境设置法: 利用多媒体条件展示图片,创设温馨的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四、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中。教师应适时点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马》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爱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 课文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课文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合作精神.

2,教学目标

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教学目标,从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设计这篇课文的教 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了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表现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通过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描摹动物的技巧;通过"野生意义"和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我依据贾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个性的教学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设计"动物园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专题活动和"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善待动物珍视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4.教材与学生

教材处理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或者是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麽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采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习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把学生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这节课我要领学生到微机室去上,运用微机对关于 "马"的成语,俗语,谚语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采用了激发兴趣,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

三,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据新《标准》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认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体现自学辅导法,主体思维法.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程序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题活动.所以确定一下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欣赏有关"马"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

生存方式及命运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儿吧!(板书:马 布封)结合注释请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多媒体显示)后师补充.

2,有感情朗读

⑴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学们在读时,遇到哪些不认识的字词请说出来.

师帮助解决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要求同学们齐读,整理识记.

⑵欣赏精彩的语段,领略文章的真谛

谁能选择文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大声地,有感情地来读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听后,说出你认为他哪读的最好 谁再来读你最欣赏的一段

3,整体感知课文

⑴,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⑵ 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来欣赏现实生活中有关"马"精美图片,(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给大家一分钟的准备,喜欢家马到这两组,喜欢野马到这两组,请按照句式"我喜欢 马,因为 "来陈述理由,自由论说现在开始:

⑶,请喜欢家马的同学用一个两个字的词概括你喜欢家马的最主要的原因 (驯良)同样要求,请字欢野马的来概括 (自由)(师板书)这也是家马和野马的最突出的特点.

⑷,刚才,我们对马谈了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再来看课文,作者对这两种马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同情,赞美)(师板书)这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绍家马和野马特征时运用了怎样写法 (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

4,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来回答

5,指导合作探究"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供人观赏的一些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从而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学重点,并本着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

6,拓展迁移(突破难点)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座位分成两大组为平安队和普通队,并推选出各组队长.

选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记分员,一名监督员.

师宣布比赛规则: ①,我这有一个幸运箱中装有一黄一白两个幸运球,请队长站在两边,每题轮流摸取幸运球,摸到黄色为先答题,摸到白色为后答题.

②,一般答题为10秒,特殊题为60秒.

③,在规定时间内未答出,倒计时5秒后由对方答.

④每题的内容由摸到白球的队长为对方读题.

⑷多媒体显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诗词的知识竞赛题.

⑸宣布比赛结果,同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多媒体显示)以激励学生.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总和,完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7,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8,作业布置

尽管目前减负的呼声很高,但我认为必要的作业布置还是必需的,语文课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终归姓语,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去感受人类与动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9,板书设计(略)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7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

以下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为激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确定(2)能力培养目标为: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教材确定(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为: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节实际确定(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8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9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略)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0

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 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这篇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和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点:教学目的

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①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①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②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

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首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然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拔下,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采用投影仪,影碟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采用投影仪,录音,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碟来丰富教学手段,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直观感受,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突出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教文,适于朗读,因此,我将在授课过程中突出诵读教学。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我将采用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反馈练习的学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较少,因此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先读题猜测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精读品味,鼓励学生提问,再通过讨论解决,归纳课文学习要点,这样既理解了的内容,又培养了语感,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首先对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然后要求学生读题,想像课文内容,引入新课,接着教师范读课文,用有关让学生对大自然的风景及大山里的风景有直观印象。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寻访的友人是怎样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吗?

②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积累下来。

朗读课文后,围绕上述2个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进山看风景,并引导学生感受山中风景的优美,然后将有关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给学生看。结合书上的描述,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童话般的山中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彩分析

分析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

在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目的和意义,体会情景交融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便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1)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感情强烈了还用第二人称,让学生体会这样能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

(2)想象的丰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如:展开想象,将自己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流露出热爱自然之情。

( 四 )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练习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五)创新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点。从某一景物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景物的心声,最好能点出环境保护的主旨。

(六)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