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软式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高中软式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说课稿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体验,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复习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2.学习软式排球正面上手双手传球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对软式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技术建立较深的概念,基本懂得正面上手传球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激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软式排球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做到在额前上方位置传球,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传球的手型,70%以上同学能较协调的运用全身力量将球稳定传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能力发挥及进攻的核心,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也是高中排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也是进攻的开始,传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因此,本课着重学习传球技术中的传球手型、触球部位和手指手腕的缓冲控制,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利用高中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自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球手型、击球点、手指弹力及身体协调用力。

难点:正确运用手型和指、腕、臂等身体协调用力。

七、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合作学习:在练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探讨、评价,让学生掌握动作;

游戏比赛法:充分利用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身心准备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教师宣布课的目标和课的内容及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集队快、齐、静,精神饱满。

2.游戏热身:通过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达到热身目的。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一)巩固复习,提高兴趣

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垫球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提问:在排球比赛中,哪个位置队员起关键作用?引出传球的作用。

(三)尝试练习,体会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原地做正面双手传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动作和击球点。

要求:学生想练结合,并注意观察他人动作,互相提醒和纠正。

(四)合作学习,提高技能。

1.原地模仿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做好传球的手型持球于脸前上方,另一人用手扶住球,持球者以传球动作向前上方伸展,体会身体和手臂的协调用力。

2.两人一组,一人自传,自传高度为离手一米左右,体会正确的击球手型与手指手腕控制球的动作。同伴纠正动作,练习几次交换。

3.一抛一传。 二人相隔3到4米,一人抛出带一定弧度的球,另一人传球给抛球的人。着重体会全身协调有力。

4.尝试两人对传,提高每人的控球能力。

(五)展示成果,评价学习

由自愿者或被推选者给大家展示学习成果。大家进行讨论评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部分:恢复身心

采用男女生各围成一圈,前后站立,帮前面的同学放松的方法,同时提倡大家在生活可以帮自己的父母按摩放松。另外,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作出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安排课后练习,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九、场地器材

1.场地:排球场二个

2.器材:排球25只

十、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00-115次/分,最高心率约为120次/分,运动密度约35-40%,运动负荷中。

课后反思:本次课学生练习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参与锻炼,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知道正确的传球姿势,能尝试用传球动作进行练习,但是练习的效果不好,用力顺序和方法有待提高,全身协调用力把握不好,有待进一步加强练习。

指导教师评语:课堂设计很好,学生组织比较到位,器材利用和相互配合练习安排比较合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主要问题是学生练习用力方法不当,教师应多示范,讲解要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