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的手抄报

人类自远古以来,就在未知事物的召唤下,凭着难以来满足的好奇心和大无畏精神,开始向远方探险。谁是最早的探险家?什么是“科学探险”?希腊、中国和阿拉伯探险家们的见闻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希罗多德、莱夫·埃里克森、库克与洪堡等人的发现,又是怎样为确定已探明的地区或大陆的疆域做出了贡献?本书将对这些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文献依据的问答;并将沿着历史的足迹,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引领我们置身于勘探世界和宇宙的可歌可泣的史诗之中,直至进入人类等三个千年的开端。

走进西部的手抄报

  走进西部的手抄报图片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西部地理风貌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人文遗迹丰富。历史上,西部曾经是我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元盛世”、“西夏王朝”等都发生在这里。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使西部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2.28亿人,从业人员有1.83亿人,劳动力的平均成本只有沿海地区的40%左右,发展资源加工和面向附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条件较好。西部地区3.55亿人口中,90%居住在接近中部和东部的地区,仅四川、广西、陕西、重庆四省区市就有2亿人口,发展经济和提高收入的空间十分广阔,潜在市场很大。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了一批项目,建成了一些工业基地、国防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集中了一批人才和技术,初步具备了生产协作配套的基本条件。

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东亚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蒙古、俄罗斯的陆上必经之地,已经形成了“亚欧大陆桥”的铁路通道,发展同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区位优势。

两年多来,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2000年,新开工的十个重大项目都有实质性进展。2001年,国家新开工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超过全国平均速度。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正引领西部地区进入新的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