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材料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一起来参考事迹材料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1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 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2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3

屈兰,女,汉族,现年26岁,团员,大专文化程度,现为可可托海镇文化东路社区居民。2011年9月在文化西路开了一家餐饮及住宿为一体的“峡谷风情农家乐”。她时刻不忘创业的艰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本本分分,她认真学习管理学知识,不断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发展可可托海经济贡献着微薄的力量。

一、创业艰辛,永不放弃

2008年7月,屈兰毕业于乌鲁木齐科技学院专科,刚毕业的她也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做一名城里的姑娘,她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积极、用心的在乌鲁木齐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处处碰壁,家里人都让她回镇上,但她决意不肯,为了留在乌鲁木齐,她端过盘子、站过店、发过传单。生活一直不如意。但在去年,当她得知可可托海镇将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的时候,一根神经触发了她,她决定要回故乡可可托海进行自主创业。

从此她便踏上了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回到镇上,她开始对市场做调研,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可以利用可可托海创建国家“5A”景区的契机,开一家餐馆。下定决心后,她开始四处筹钱、部署,通过父母、亲戚和朋友她筹到了10万元,但还不够,当政府得知她要自主创业的这一消息,又专门为她申请了“青年创业贷款”3万元,共筹得资金13万元,店就这样开张了。但是生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由于菜的品种单一,味道也不尽如意,很多人都只是来了一次,便不再光顾,这让屈兰很是伤感,有一种挫败感。但她并没有放弃,她开始读一些菜品和管理学上的书,专研其中,考虑到可可托海的民族和游客较多,她便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菜式,开始向民族特色餐转变,同时新开了旅社,为餐馆增收不少,自开业以来到五一农家乐里就还清了账务8万元,这让屈兰很是自豪。

二、刻苦学习,摸索经验

“年轻人为了理想打拼苦一点、累一点没有什么,现在对我来说,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才是成功之义!”这是屈兰对我们说的。

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屈兰对经营管理并不是很擅长,经过初次生意的失败,她意识到自己的一些方法不对,于是通过到新华书店购买经营类书籍和在镇上的社区借阅管理类等书籍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她通过阅读《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管理禅》、《瓜类蔬菜栽培技术》等书籍来巩固自己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她还多次到周边学习其他人的管理模式。今年5月,她还特意去同样是旅游景区的布尔津县喀纳斯考察,学习那边的经营模式,把好的经验与方法带到自己店里。由于去年的厨师做饭的口味较重,无法满足本地人和一些游客的口味,在今年3月便更换了大厨,不仅如此屈兰还对来自己餐厅里的外地游客虚心请教,询问他们吃饭的口味,菜品如何等,同时她还通过学习瓜果蔬菜的技术,改善蔬菜的品种,提高了瓜果蔬菜成活率,让农家小院更是充满生机,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以前她招的人员分配比较凌乱,什么都在干,也难免会有的人干的多,有的人干的少,吵闹也就不可避免,管理显得很混乱,但通过她对管理模式的学习、摸索,她调整了人事结构,把不同的人员放在合适的位置,分工有序,大家干起活来也变得井井有条了,你洗菜、她洗碗、她服务,大家的争吵少了,服务有序了,生意也就更好了。

三、开拓创新,多种经营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很乏味,如果能在疲惫的时候大声唱唱歌该有多好!”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提醒了这个善于思考的小姑娘。有了在喀纳斯考察的经验,屈兰发现喀纳斯的餐饮、娱乐项目非常丰富,而可可托海本地却十分单调,回到可可托海后屈兰开始利用闲暇时间调研和思考本地可以开发创新的新项目。没错,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她,开个餐饮与唱歌相结合的包厢。

下定决心后,屈兰开始筹划,如何才能将娱乐与餐饮结合在一起,并且凸显自己农家乐的特色。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点子出现在了她的日记本上,经过反复斟酌,她决定将每一间包厢都安装闭路电视,并且安装点唱设备,客人在就餐的同时也可以唱唱歌,在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还为可可托海人提供免费的娱乐场地和点唱设备,让喜爱唱歌的人们都来一展歌喉,看着大家唱歌、跳舞开心的摸样,屈兰的心中升起满满的幸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屈兰的这个创新的确为她的农家乐吸引了很多本地客人,不仅仅是年轻人,她发现周围的叔叔阿姨也是很喜欢这个新变化的,这给屈兰增加了更大的信心,让她坚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四、勤劳致富,带动周边

现在屈兰的农家乐已有占地二百平米的餐厅、两个蒙古包和十间客房,她自己的生活富裕了,但是她并没有忘记身边的父老乡亲们,每当有人向她咨询管理经验时,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播自己的管理经验,讲述自己的创业心得,让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现在她的餐厅里共有5人,解决3人就业。

屈兰说,现在由于规模限制,还未能解决更多的人就业。所有她还有个想法:就是可可托海旅游业现在还处于一个起步期,以后可可托海餐饮业和旅馆业会越来越好,如果有可能明年将继续扩大自己的餐馆,帮助更多的人就业,为可可托海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每当谈到创业的成功,屈兰都十分感谢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倾斜和自己当初的坚持,是因为党和政府她的餐馆生意才越做越好。她表示,以后一定要再接再厉,实现餐馆和旅馆的现代化、规模化,让自己的事业再上一个台阶,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4

冯焕棠是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莲华村委会莲华村一名农民,现任牛江镇马铃薯种植协会会长,是我镇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马铃薯种植大户、科技能手。冯焕棠致富的起家是从2000年开始,当时政府大力发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他意识到种植马铃薯前景广阔,于是凭着以前打工积蓄,承包牛江镇莲华村委会土地20多亩首批种植马铃薯,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和积累经验,尝到了种植致富的甜头,扩大了种植面积,到今年已达到350亩。据预计,单是马铃薯一项总收入就超120万元,年纯收入50万多元。冯焕棠是一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热爱祖国,关心群众,在平时的工作中,支持和配合镇党委的中心工作,言行一致。自已种植马铃薯致富后,不忘带领群众致富,在群众中威信甚高。

冯焕棠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靠一股牛力务农维持生计,对种养技术一窍不通,但他很有经济揾钱的头脑,平时从报刊、电视上了解赚钱的信息,同时也常走出去了解市场的致富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江门外发现一条种植马铃薯的致富门路。怎么办呢?自己的种植技术全无,哪能种植致富呢?因此,他下决心,只有掌握真知,才能揾钱。一方面,他从书本上去学习取知,他已购买100多本有关种植马铃薯的管理书籍,平时挤时间去学习,铭记心中;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参加市、镇举办的种植培训班,为掌握真知打下技术基础;三是跑出去,虚心向有经验者学习,拜他人为师。通过学习,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反复试验实践,目前已掌握了种植和管理的一套经验。如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他按照无公害操作标准,大量施用腐熟农家肥,平衡施用N、P、K,应用低残留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降低了成本,平均每亩节约近150元,又达到增收防治的效果,创出大面积种植高产,平均达2500公斤以上,产出的马铃薯具有薯大、无农药残留,质量好的效果,使收购商满意,市场竞争能力强。

冯焕棠靠自己的真技术、真功夫耕种致富,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称赞。但他致富不忘他人,他经常想,自己致富,他人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只有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才是和谐社会的新农村。他这样想,也是这样做,把所想的付之行动,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本领指导传授给别人,大公无私帮助别人。一方面,为他人无尝提供管理技术,指导农户种植。如去年有一天中午,同村一位叫冯镜年的种植大户,自己想,别人的困难,也是自己的困难,别人有难,定当帮助,故此二话没说,谢别客户,即回到家乡,亲自到农田,与这农户一道为薯苗"把脉诊断",把自己的技术无尝地传给了他人,为群众挽回了一大经济损失。类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由于冯焕棠的真经毫不保留传达播,原来与他挂钩联系的马铃薯种植户从3户扩大到目前的200多户,这些种植户中有80%都接受冯焕棠的技术指导。同时,冯焕棠致富后,也不忘为农户解决实际的困难,一是为鼓励农户种植,免费为困难农户发放种子或赊种子、化肥、农药等,据统计,近两年共扶持帮助农户的资金达8万元,这些农户现在都尝到了种植马铃薯致富的甜头,在他的辐射带动下,目前全镇种植户达500户,总面积达7000亩,真正体现个人致富,带动广大群众致富。

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5

孙同艳,今年41岁,家住福阳村同力沟屯,家中四口人,与婆婆生活在一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家庭。从十几年前的身无分文到今天建起能装近千头猪的养猪场,并经营起一个占地1亩多地养鸡场,孙同艳是个舍得吃苦,敢想敢做的女强人。

孙同艳刚结婚时家里过得很困难,为了生活,借钱买了一头品种母猪饲养,秋后又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一个蔬菜大棚,到了年底饲养母猪和菜棚都有了赢利。有了点积蓄后就建起了4个猪舍,装了40头猪,由于她不怕脏,不怕累,再加上细心的饲养和管理,养猪和菜棚一致都赢利。这样她便把原来的猪舍发展到100头,到后来的300头、500头,到了2004年终于建起了一个能装近千头猪的养猪场了。

孙同艳常说:做事一定要有毅力和信心。2005年由于管理的疏忽,母猪流产、育肥猪死亡,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赔个精光,当时真想放弃不干了,事后一想就这样放弃了不甘心。于是就重新又干了起来。有了前车之鉴,这回自己选购仔猪,防疫及时到位,饲养格外细心,那个苦啊、累啊,就不用细讲了。付出终有回报,到了2006年底孙同艳不但挣回以前赔的钱,而且还有剩余。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当她还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猪高热病,蓉花山地区也不例外,当时真是吓怕了,因猪病正严重时,她家猪场还有近500头猪没有出栏,担心归担心,但她还是加强了猪场的管理,不再从外面进猪,自繁自育,整天守候在猪舍观察疫情,三到五天就消毒一次,每月至少两次给猪投药预防,那时真是吃不香,睡不好,和常人比一天至少少休息两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500头猪以每斤8元的价格安全出栏,收入相当可观。2008年猪育肥成本创历史新高,育肥猪的价格又不稳定,养猪风险极高,这时她有些犹豫了,但此时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又坚定了她的信心,育母猪、肥猪都有补贴,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干起来也得心应手,年底一算账,收入依然可观。

即使2009年是金融危机年,但有了党的惠农政策,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娘家人的帮助,生猪行情也没受到过打击。2011年5月,孙同艳听说养鸡效益不错,也尝试着建了一个鸡棚,开始新的探索。鸡棚长60米,宽12米,每年能养5茬鸡,每茬鸡有4、5千只。养鸡最累的时候是在育雏阶段,七天以内她和家人轮流熬夜,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在去年养第二茬鸡的时候,由于对养鸡技术还在摸索阶段,对鸡棚温度没看管好,鸡棚温度低,导致鸡死了一部分,损失很大。但她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吸取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养鸡知识,对鸡棚规范管理,效果很好。现在孙同艳养鸡出栏率相当好,平均一茬至少能赚5000多元钱。

由于现在同时养猪、养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蔬菜大棚也顾不上侍弄,结束了大棚种植,专心发展养殖产业。在她的带动下,周围邻居也开始养鸡养猪,逐渐走上致富路。2011年,邻居康梅跟说她想养猪,叫孙同艳帮忙。当时一个猪崽市场上就能卖到520—530块钱,孙同艳替她向别人赊了20个猪崽,在养猪的过程中,康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孙同艳咨询,有一次康家死了一头猪,孙同艳也跟着上火,但最终帮她一起找出猪的病因,加强了其它生猪的技术管理。到年底一算账,看到邻居家养猪挣了钱,孙同艳觉得比自家赚钱了还高兴。还有的养鸡户,碰到技术上的问题,都愿意找热心的孙同艳商量解决。

孙同艳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想干、会干,什么产业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