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怎么回事

闰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药有闰月呢?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闰月是怎么回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闰月是怎么回事

 一、关于闰月的含义

我们古代使用的历法(夏历、农历),是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的,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设定的,这样中间就出现了问题。

按照农历,一个月只有29天或30天,月亮盈亏晦朔,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三十天,远地点时是二十九天,平均是二十九天多一点。

一年加起来是三百五十四天,与太阳历算的三百六十五天,差了十一天,这就是“闰馀”。

因此,“闰”字的本义就是多余,而中国的农历,两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便称“闰月”。

知识来源:闰月与时间[J]. 客家文博,2015,(01):5.

二、闰月之古代置闰法

中国传统历法自古以来采用的都是阴阳历,历法家通过安排闰月来协调历年与历月的关系。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无中者为闰月,中之始曰节,与中为二十四气。

中国古代天算家用24气划分一个回归年,24气由12个中气与12个节气交互组成,而每个中气定义历法中的一个历月,如冬至所在的历月,一定是天正11月。

知识来源:曲安京. 中国古代的置闰法:一个概率问题[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6):465-469.

三、闰月的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历月为朔望月,平均长为29.53059 日,全年十二个月为354.3671 日,与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因而需置闰月,以使各历月与天象、物候相对应。

中国古历曾采用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法则,每逢闰年所加的闰月置于年终。秦和西汉初行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置闰于年终称“后九月”。及至制定《太初历》,把闰月分置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之月为闰月,月序同上月但加“闰”字。

因二十四节气中,各节气、中气平均长30.4368日,与朔望月之长相差近一日,所以中气(或节气)在农历历月中的日期,逐月后推约一天;经历长久,总会出现中气赶到月末,而再下一个月必然无中气而只有节气,于是这个月份就列为该年的闰月。

然而此规定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为可行,因而为后来所沿用,但至清《时宪历》改用“定气”注历时则为不可行,因会出现一年要置两闰的可能。故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十三个月的年份定为闰年,该年中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定为闰月,此规定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则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