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三字经作文8篇

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三字经作文8篇

三字经作文 篇1

我对《三字经》这本书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以前比较通俗地把这句话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出名”,可其中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这本书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会了我不少知识呢!

三字经作文 篇2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展读背《三字经》课程。据说《三字经》已经流传千年之久,这本书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传统的文化。

《三字经》里有历史典故、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一精一华。例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说明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年轻时不刻苦学习的话,到老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我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小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还有一句让我铭记在心:“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其次是见多识广,学会计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娇,现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师及年长的人。

学习《三字经》后,不仅教会我们怎样作人,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陶冶情一操一,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激发我们学习兴趣,使我们可以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三字经作文 篇3

在每一个游戏中,我们都感到开心和快乐,游戏的种类也很多:有丢沙包、抢椅子、跳格子、两人三足、狼人杀、123木头人……游戏不光可以锻炼我们的各方能力,还可以让我们进入自由自在的快乐天地。下面就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次游戏了,快来看看吧——

我的游戏叫作:三字经,这个可好玩了。我在我家楼下与爸爸、妈妈和弟弟开始了三字经游戏。规则是:一个人当场抓捕者,任务是抓住其他人,而躲者要躲开抓捕者,快要被抓到了的时候可以说出三字词,这样抓捕者就抓不了你了。

我们先是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抓,最后我就是那位抓捕者。我先是在原地数了20秒钟,之后我像是饿狼扑向食物一般奔向我的弟弟,哈哈,我的弟弟本身跑得就慢,必输无疑了。可是,等快要抓到他的时候,他喊了一个词“丑八怪”,可恶,他也真是的,这分明就是在骂我嘛!我又不能把他怎么样,唉!这时,我把眼一斜就看到了往我这靠近的妈妈,我抓准机会,转个身,就把妈妈抓住了,我看着还没回过神的妈妈被逗笑了。爸爸呢,也不用多说,我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他抓住了,而我的好弟弟在刚才被我爸解除了不许动时,可惜没过几秒也被我抓住了。

哈哈,我们家的成员都败在了我的手下了,太有成就感了,你说这能不难忘吗?

三字经作文 篇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朗朗上口,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南宋官员暨经史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家喻户晓,距今800多年,一直广为流传。

《三字经》一直作为儿童启蒙读物而闻名海内外,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今天我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重读《三字经》,对其中一些思想有些更深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仪",本意是讲"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没有经过教育,是不会知晓礼仪的"

我理解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善于学习,只有学习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我们具备成就事业的基本条。同样,在我们高速公路行业,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出色。

其次,人生需要雕琢,需要经历很多事情,没有人可以永远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挫折,不断雕琢、沉淀和积累,才能成长为一块"美玉"在我们的工作领域,没有谁敢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错误不可怕,只要我们在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错误也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块"美玉",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雕琢的过程,在挫折中成长,错误中涅槃。

"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这句话也很有感触,不仅仅是南宋王应麟自己教育孩子的宗旨和方法,也值得我们现代所有人特别是为人父母的借鉴和学习。

"勤有功,戏无益"这六个字非常经典,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心底,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是只知道玩耍,浪费大好时光,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到时候会追悔莫及。联想到现在一些年轻人,整天打游戏,沉迷于网络,白白浪费本该用于学习的美好光阴,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自己生活、工作中以"勤有功,戏无益"严格要求自己,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也要以"勤有功,戏无益"为宗旨,自己先做到刻苦勤奋,以自己为榜样影响我们的子女,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作文 篇5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作文 篇6

先看电视文化普及讲座,再读其整理文本,这倒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应该会有新的体会。(20xx.10.29 晚8∶25)

钱文忠教授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的代序及《致谢》逻辑严密,思辨性极强,对《三字经》这一童蒙读物的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其中,不乏考据的史实和个人精辟观点,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随笔甚或关于《三字经》考据论文的摘要。如果说作为论文,可榷<三字经>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考》之名。当然,这只是班门弄斧。严肃的讲,这与钱教授普及传统文化的初衷并不相符。言归正传,《致谢》中表达情感真挚,措辞谦逊,显饱学之士风范,令人钦佩。阅读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论、性恶论争论至今,因为各种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钱教授认为“人性的问题很复杂”,并举例来说明。有一个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语来自于东晋谢灵运对曹植的称赞。谈到位东晋,有个问题始终不得解,就是自汉至宋的历史模糊不清。为此,读了些参考读物,汉后三国,所谓魏、蜀、吴,吴即我们现在的居住地。三国后是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是后世史学家的划分,当时并不以为然。所谓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晋、宋、齐、梁、陈。齐梁故里在我们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对我们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作为常州人的骄傲。齐、梁国都在毗邻我们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谓也。再说北朝,是五胡十六国,其渊源没有作过研究,“五胡乱华”,不知是否指这一时期,这要请教历史老师了。其中,魏晋,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魏晋风度及药及酒及其它》中有论述,看过后,觉得那是乱世,奢靡之风盛行。着宽衣,服药石,因药石毒致体热而着宽衣,不是好的时代。想远了,再回过来,隋就不说了,汉至宋还有个后唐,就是那个擅诗文的后主李煜,对诗词的感觉确实太好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被北宋给灭了。宋后来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们南京称王。南京作家叶兆言最近对此有论述。南宋小朝庭偏安临安,就是现在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后来也垮了。至于宋,有好有坏,宋朝初年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但后来军事力量薄弱,以经济换和平,终至于败落。在网络上,网民认为宋初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我以为这是当代人们回避现实的想法,不足龋宋后来给元灭了,后面的历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这段历史有点明白了,这是这阶段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收益,不可谓不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者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来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学习是应该讲究方法-论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对性善论、性恶论的看法,钱教授的理解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反对走极端的,性善论、性恶论,也许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对人性的各自定义,在中国古代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融合。但近代以来的文化断层让极端主义抬头,其结果已被近现代历史所证实。“春秋争弑不顾骨肉”,也许与朴素哲学的极端性有关,好在“孰如季子始终让国”,这也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净功能和包容性很强,所以延继至今,这是很好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据我所知,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也延继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简单想来,也许伊斯兰文化同样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现代,其极端性被夸大了,现代伊斯兰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题外话,我国现在在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避免这一点,要增强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不至于被国际社会误解或曲解。倡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进步,但同时要借鉴欧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时代的西方哲人的观点,可以作些比较。如希腊的、罗马的等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有历史的、全面的、国际的眼光。

所谓“专”,还有层意思,就是“学会捡起”。学习中往往不能做到连续学习,那就“学会捡起”。也就是学习停止、松懈以后,再把学习续上,或者叫“继续学习”。学会“继续学习”,就能做到终身学习和持之以恒,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应该是很有效也是很实用的。

唐伯虎学画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颇有传奇色彩,对于悟性很高的唐伯虎来说,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实生活中,“顿悟”的孩子极少,也就是立即“开窍”,都是渐进式的,“开窍”有机缘巧合。当然,是在教育累积和自我学习积累的基础上。

三字经作文 篇7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书三字一句,有两句一韵,共有一千多字。所以,它也是部儿童识字课本,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含有丰富的典故,知识性强,全书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国学精粹中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近,习相远。大意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没有多大差别。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习性便有了千差万别。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有些人长大后还象小孩子一样善良了,有些人却不是,这跟生活环境很重要,要是爱学习的同学交往,从小培养优秀的品质,改掉不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有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的意思是刚采出来的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务,就不能明白事理。不经历风雨,是见不到彩虹的,玉在没有打磨之前,也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还有一句是这样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也是中国古人对人格的要求。这五常,不仅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现代人所要具备的素质。

《三字经》里每一句话的含义都非常深刻,是短短六个字的句话,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大道理。我们要从此书里,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字经作文 篇8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我可开心了。

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长大了就会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平时交朋友,要交善良,爱学习的朋友,不能交行为不好,不爱学习的朋友,否则你学了他会走上歧途的。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同学他原本学习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个爱打游戏的朋友,结果他每个星期都泡在网吧里,没钱用还到家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应该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明白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