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换种方式理解男人

在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章节中,在那么多奢华典雅的场合里、在那么多文人墨客的颂扬文字间,女人,是一个耀眼的焦点。即便是男人出场,笔墨和镜头都显得无比的吝啬和苍白。

人生感悟:换种方式理解男人

我不禁要问,男人:谁来理解和关怀你?

在今天,无论是老女人还是小女人,都学会了把男人呼来唤去的本领。在她们眼里,男人就得改变之前“爷们儿”的种种陋习,才能与时俱进,让自己和家与当下一种业已被男人强行认可的生活方式一起前行。女人们开始空前强调工作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张口就来“我要上班啦!”似乎把男人上班的事实当作是务必完成的作业。

于是乎,洗衣服、做饭、拖地等等这些日常家务活也被女人们导入“丁克”管理模式。让男人们有苦说不出,这“苦”主要是女人们把男人的时间多“丁克”了二分之一走了。而以前男人的支家重任却并没有因此减轻负担。

前几天,走表姐家,表姐夫在电力公司上班,中午吃完饭,表姐找来脏衣服开洗。我从厨房往客厅走,路过卫生间时,听见表姐抱怨个不停“我叫你懒,我才不跟你洗呢……”“小静,给妈妈拿个盆子过来”表姐叫女儿把盆子拿来后,把表姐夫的衣服装起来放在了一边,这时,表姐夫正在客厅整理卫生。

不一会儿,表姐又叫表姐夫上街缴煤气费。“我走了”表姐夫换了双鞋咯噔咯噔地下楼了。

春节回家,我看到堂嫂一大早就对堂哥布置任务:把衣服全部洗完,中午自己弄点饭菜,天黑前把床单收进屋……我问堂哥,嫂子这是要到哪,堂哥说嫂子是要回娘家一趟。

这是已婚男人现在面临的生活实践,关于和女人分担家庭任务的问题。

再说说未婚的那一拨。

女友的'几个朋友在移动上班,常听女友在我面前谈起她的几个女朋友关于晚上回家的事儿。我纳闷,这下班回家有啥好谈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几个姐妹都已经谈男朋友了,前不久,她们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攀比现象:看谁的男朋友在她们下班前来接她们回家的时间早。这种不正之风,却被姐妹们赋予了深刻的含义:自己在男朋友心目中的关注指数、目前二人的恋爱热度、恋爱的健康指数等等。我一想,没把我吓住:这些男人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是要在自己下班后,要么骑摩托车、要么乘公交、要么打的、要么自己开车从不同的工作地点赶往移动公司,这得要承担多大的心理压力和付出多少不必要的辛劳啊!

男人,以老天和父辈们遗留的那种肩挑大任和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及天生的那种大度和开阔的心胸,让自己时刻都把自己放在改善家庭条件重任的风尖浪口,任凭职场商界的激烈竞争,还有,女人的那份任性和被“丁克”的那部分活儿。好累!

自从朱自清把父亲的形象描述得无比的伟岸和受人尊敬后,后来的无数人们也书写了很多关于父亲的文章,多以怀念、理解、感激为主题诉求,男人的那种正直、坚韧和为了家庭不辞辛劳的优秀品格,让人无比感慨和敬仰。

男人们在历经又一次商战或职场洗礼后,在历经一次又一次事业的起伏跌宕后,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犹如劫后余生的那种惊喜、恐慌、挣扎和慰籍。是天生让他们不具备生活细腻的因子吗?不,那是生活赋予给他们的责任,让他们将细腻的基因,满怀期盼而奢望地寄存给了女人。

可如今,女人们说:女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给了职场和流行生活场馆。家,逐渐变得那么寂寞和客套。试问:今天的男人,该在哪里获取生活的那份原本自然的温存与惬意?

男人忙,女人也忙。人为制造出了“留守”一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些本应是家庭重要成员的亲人们,被男人和女人们无情地给“留守”了。此时的男人,在想:我在打拼在为谁?不就为了一个温馨的家吗?

为了这个家,努力挣钱买房、装修、买家电、改善生活、外出旅游、健身……一系列目标正等待着男人去实现。女人、社会,你们理解男人吗?了解男人的内心世界吗?

为了女人,男人被迫去熟知达芙妮、SPA、美宝莲、欧舒丹、瑜伽这些不太相关的事物。反之,女人为男人做了些什么?

男人们对于这些,不会去计较。只是在内心深处,都一直渴望着:多给男人一些理解吧,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