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寒假打工防陷阱 看清资质是关键

寒假将至,打工成了不少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赚取生活费和学费的选择。他们该如何选择职介中心?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快随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

2017寒假打工防陷阱 看清资质是关键

走访:利用寒假,打短期工

“寒假我想去电视台实习一段时间,为就业积累工作经验。”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编导专业的秦月说。

学习戏剧影视文学的刘玉璇,热爱摄影。大三暑假,她跟着一个摄影团队去一个海滨城市为游客拍照,体验、赚钱两不误。今年寒假,她还打算“重操旧业”,出去打工。

在采访中,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的`不少学生表示,今年寒假他们将选择打工。

建议:就近实践,看清资质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秦西京表示,作为校方,其实并不提倡学生寒暑假外出打工,尤其是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打工,毕竟外出打工的安全难以保证。因此,他建议大学生可在离家近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

洛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付红章建议,在职介中心找工作时,要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且两证是否齐全。正规中介机构除具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外,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显著位置。大学生打工者一定要看清对方的营业执照,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是否与其所称的相符。同时,应看营业执照正本,不要被复印件糊弄。

提醒:自我保护,提防陷阱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与指导科副科长赵啸非提醒,大学生在打工时一定要提防以下几种陷阱。

“传销”陷阱。传销与商品推销、产品营销等正规商贸活动的最大区别是看不到商品,也不让卖产品,而让人发展“下线”,将发展会员的“培训费”作为提成。

“高薪”陷阱。有的人以高薪为幌子,以招聘服务员、公关人员、导游或家教的名义,强迫大学生进行低级、庸俗和不健康的应酬、接待和服务等活动。如有不从,他们就软硬兼施,限制人身自由。

“私了”陷阱。大学生在打工期间如果发生矛盾纠纷,要注意保管好合同、协议及有关票据、资料等,到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应被恐吓、威胁吓住,害怕拿不到报酬就自认“倒霉”,寻求“私了”。

“实习”陷阱。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难,不少准毕业生从春节起就开始为工作奔波。有的公司和企业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往往以安排就业为名,招聘准毕业生进行“实习”,根据工作表现再决定是否录用,但最后能被正式录用的寥寥无几。

赵啸非提醒,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维权。在工作之前要与对方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以免在权益受到损害后没有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