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名人名言 经典语录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下面是语录网小编Lynn整理的经典语录。(更多语录信息请关注语录网)

余秋雨名人名言 经典语录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的比赛,不该苛求。 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余秋雨 《行者无疆》

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余秋雨 《千年一叹》

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单调。既不是永远的荒凉大漠,也不是永远的绿草如茵,而是变化多端,丰富之极。雪山在远处银亮得圣洁,近处则一片驼黄。一排排林木不作其他颜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调子熏着呵着,托着衬着,哄着护着。有时好像是造物主怕单调,来一排十来公里的白杨林,像油画家用细韧的笔锋画出的白痕。有时稍稍加一点淡绿或酒红,成片成片地融人驼黄的总色谱,一点也不跳跃刺眼。一道雪山融水在林下横过,泛着银白的天光,但很快又消失于原野,不见踪影。 ——余秋雨

这些天我已经领悟了太多的沙漠和废墟,太多的寺庙和洞窟,都是一样,让我闪躲,让我谛听,让我发呆。 我读过很多解释它们的规范文本,但一走到它们眼前就觉得全然不对。写得并不错,但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出来。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好像只能感觉,无法概括。一经概括,感受立即受损,而且往往损及灵魂。 ——余秋雨

无论是临水还是倚山都会有一些不方便,甚至还会引来一些大灾难,但相比之下,山间的麻烦更多。从外面看是好好一座山,住到了它的山窝里很快就会感到闭塞、局促、坎坷、芜杂,这种生态图像与水边正恰相反。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历来盛邑大户可以离山,却总不离水。 ——余秋雨《行者无疆》

科举制度有节律地选拔管理人才,这是中国社会没有长时期失序的重要原因,也是绝大多数书生追求的人生出路。因此,作为唯一教材的儒家文化也就在无数人一代代的记诵、复述、阐释中融入大地,融入人格。这真是人类文明延续史上把最不可思议的长篇传奇。佛教以僧侣集团作为传遍网络的格局,本也厉害,但与之一比,就显得弱了。 ——余秋雨 《借我一生》

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余秋雨 《千年一叹》

历史感受和现实感受很难分开,因为文明本身就有上下的粘连性。 ——余秋雨 《千年一叹》

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人千里跋涉,奔波在灾祸的第一线,展示的是文化良知而不是身份背景,耶律楚材于我们就不会那么陌生了。 ——余秋雨 《哪里来的陌生人》

山间那么美好,因此,孩子们也就从不害怕坟墓。现在想来,这是湖光月色在抚平人间的生死界限。 ——余秋雨 《借我一生》

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 ——余秋雨

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人生状态,既有很大的幅度,又有很大的弹性。

将说得准的事情告诉学生,将说不准的'事情交给科研,将说不清的事情写进散文.

什么是蒙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地为它呼喊几声. ——《文明的碎片•题叙》

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人类专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我们的一切举止行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昧和野蛮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时时滋生.它们理所当然在把嘲谑和消解文明作为自己生存本能.没想到文明对此毫无警觉,它太相信那个所谓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对周围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文明的碎片•题叙》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文明的碎片•题叙》

消解文明的日常理由往往要比建立文明的理由充分.这便决定,文明的传播是一个艰难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的过程. ——《文明的碎片•题叙》

社会上万事万物各自的理由组合不成文明.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然而,这种超越、协调、普及、提醒都是软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文明的碎片•题叙》

剥除文明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人类历史上一切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大半由此而生. ——《文明的碎片•题叙》

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人们能做的极致,也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也就是世俗社会所谓的常情常理.没有这一切,社会无以构成,人类无以自存,因此,所有良知未泯的文化人都应该来参与构建文明前提的事业. ——《文明的碎片•题叙》

文明的火种会不会在漠然者的心头重新点燃?文明的前提会不会使他们恍然收起振振有词的各自理由?具体来说,我们的一切文化行为会不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真正的积极反应? ——《文明的碎片•题叙》

称为文明古国,至少说明在我们国家文明和蒙昧、野蛮的交战由来已久.交战的双方倒下前最终都面对后代,因此我们身上密藏着它们的无数遗嘱. ——《文明的碎片•题叙》

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我们的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被湖水淹没……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铿然有声.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小片洁白和明亮. ——《乡关何处》

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相,从历史眼光来看,野蛮是人们逃开蒙昧的必由阶段,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但是,野蛮又绝不愿意就范于文明,它会回过身去与蒙昧结盟,一起来对抗文明:外表朴实的对手和外表勇敢的对手,前者是无知到无可理喻,后者是强蛮到无可理喻.更麻烦的是,这些对手很可能与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体,甚至还会悄悄地潜入人们的心底,使我们寻找它们的时候常常寻找到自己的父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 ——《乡关何处》

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有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像.能这样,也就够了. ——《乡关何处》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流放者的土地》

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重要的教训是: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这种嚣张也包括文明的创造在内.如果这种创造没有与自然保持和谐,结果必定适得其反.你看世界上一切文明浓度曾经最高的地方都已不适合居住. ——《简单与自然》

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的所谓文明世界.如果愿意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边. ——《简单与自然》

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种表现.繁衍过度、消费过度、排放过度、竞争过度、占据空间过度、繁文缛节过度、知识炫示过度、雕虫小技过度、心理曲折过度、口舌是非过度、文字垃圾过度、无效构建过度……对这一切灾难的爆发式反抗,就是回归自然. ——《简单与自然》

我们正在庆幸中华文明延绵而未曾断绝,但也应看到,正是这个优势带来了更沉重的过度积累.因此新世纪中华文明的当务之急,是卸去重负,轻松地去面对自然, 哪怕这些重负有历史的荣誉、文明的光泽.即便珍珠宝贝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也应该舍得卸下,因为当人力难以承受的时候,它已经是一种非人性的存在. ——《简单与自然》

中国在新世纪必然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控制和提醒一切反自然、反人性的恶果出现,这才是新文明的岗位所在. ——《简单与自然》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憧憧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艺术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千年一叹•自序》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千年一叹•自序》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

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因为你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