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

血战钢锯岭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以下是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一

我想聊聊影片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多斯在打闹中误伤了他哥哥时,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多斯望着墙上图片时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命。试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父亲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计我们见不到后来那个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发善,泄愤的父亲只会收获一个反抗和充满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亲对待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忏悔,并且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安慰和抚慰,而是告诉她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在强烈的情绪下,语言便成为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也能强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语言,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功课!

当谈及父亲的暴力虐待,母亲的回复是:他不是憎恨我们,许多时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岁的孩子虽不懂这些话语的内涵意义,却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叫做“理解与善意”的种子。在他后面被战友熟睡时群殴,他的反应上有看到如出一辙的对战友的理解与善意。的确,没有经历过战争,怎么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死亡线上趴出来的人?战火的创伤,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参战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亲这一句又隐含了战争的凶残,多斯父亲虽活着回来,却已经让自己的灵魂死在战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战争的创伤中不能自拔。

第二个镜头,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诚诉说自己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凑一些自己的完整。难道这也有错吗?”法官闻此言都有些动容。军队中最讲究执行力,违抗命令是无法被接的。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待他的上司,或许更能理解他为何一定要让多斯离开。而不会觉得他是个冷酷的人。的确,军队中有那么多的上帝信仰者,为什么只有你不肯拿枪?实质上,多斯内在的价值体系并非只来源于上帝的教育。多数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与母亲的爱。他的支离破碎更多来自家庭的体验,母亲的温暖善良和带着心灵创伤的父亲,一战的疼痛在这个家庭里久久不散,支离破碎。母亲的价值观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个境头,他在战火纷飞中,不顾自己生死,透支体力的拯救生命。那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人。所以当他对敌方日本人施药时,听到“山上还有个神精病一直在救人,还救了两个日本人下来…”时我禁不住落泪。被这一份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深深憾动…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的爱。同时,升起一种羞耻感,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爱,小情绪感到羞愧。我们能为这些事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时间去折腾。生命那么脆弱与无常,去爱一切生命吧!

美国片对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却不显生硬。人不是生而为善或恶,成长中的各种体验造就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则是他原来思维模式的体现。而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自己呢?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二

上帝说:拒绝杀戮。

没有一种生命是卑微的,没有一种信仰是无用的,敬畏生命,尊重你我,让生命之花在地狱中恣意绽放,让信仰之光在末日里点亮希望,生命与信仰将改变你我的成长。

一个拒服兵役者,却跑去参军,而且在战争中创造奇迹。一本圣经,一张照片,一种信念,在整个战争中撑起他的一片天,不拿枪,不战斗,却在战斗中获得比任何人都要高的尊重,别人上阵杀敌,他在解救生命。“主啊,求求你,帮我再多救一个”的信念,使他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在一夜之间拯救三个营的人,把每一个在生死边缘的挣扎的人拉回生的彼岸,战友在战争中抛头颅,撒热血,他在战斗中带来安定,带来生的希望,让每一个人在战斗中没有后顾之忧,勇往直前,因为他战斗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并且绝不放弃。枪林弹雨中他往返于阵线,扫荡追捕中他畏葸巡查,只为了每一个依旧在挣扎的生命,只为了那一个敬畏和信仰。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绝望中的战友一次一次的抓住这个玉米杆似得救命稻草,也是这根稻草让他们得以解救。他说“我会为了我的战友付出我的生命。”因而他坚持着践行这一信念,也是这一信念创造了战争奇迹,甚至神迹,他成了所有人眼中主,解救这一切。

在战争年代,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和平年代,黑发人送白发人。在一个坚持信仰的年代,人为人人,人人为人,多斯无论受到怎样的对待,家人误解,战友殴打,长官辱骂,军队监禁,女友劝协,他坚持说:“如果不能坚持信仰,我不知道我应该怎样活着。”把他逼上极端,他也能在极端中因信仰而倔强坚持着,用血绽放战火中青春。解救,不仅仅是拯救生命,更是给生命以生的希望,予以更大的勇气。在第二次战斗前夕,炮火攻击已然过了十几分钟,但是部队却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都齐齐的等着多斯战前对大家的祝福,向上帝的祈祷,就是这一个镜头,就足以预知战争的结果,有信仰,有精神导师的部队,难以摧毁,因为他们是带着信仰和使命在战斗,他们的生命是上帝的,而上帝说“拒绝杀戮”,所以他们每一个人,每一条生命都是与上帝和信仰同在,这一场战斗因为信仰,所以与众不同。

上帝说:拒绝杀戮。

没有一种生命是卑微的,没有一种信仰是无用的,敬畏生命,尊重你我,让生命之花在地狱中恣意绽放,让信仰之光在末日里点亮希望,生命与信仰将改变你我的成长。

一个拒服兵役者,却跑去参军,而且在战争中创造奇迹。一本圣经,一张照片,一种信念,在整个战争中撑起他的一片天,不拿枪,不战斗,却在战斗中获得比任何人都要高的尊重,别人上阵杀敌,他在解救生命。“主啊,求求你,帮我再多救一个”的信念,使他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在一夜之间拯救三个营的人,把每一个在生死边缘的挣扎的人拉回生的彼岸,战友在战争中抛头颅,撒热血,他在战斗中带来安定,带来生的希望,让每一个人在战斗中没有后顾之忧,勇往直前,因为他战斗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并且绝不放弃。枪林弹雨中他往返于阵线,扫荡追捕中他畏葸巡查,只为了每一个依旧在挣扎的生命,只为了那一个敬畏和信仰。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绝望中的战友一次一次的抓住这个玉米杆似得救命稻草,也是这根稻草让他们得以解救。他说“我会为了我的战友付出我的生命。”因而他坚持着践行这一信念,也是这一信念创造了战争奇迹,甚至神迹,他成了所有人眼中主,解救这一切。

在战争年代,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和平年代,黑发人送白发人。在一个坚持信仰的年代,人为人人,人人为人,多斯无论受到怎样的对待,家人误解,战友殴打,长官辱骂,军队监禁,女友劝协,他坚持说:“如果不能坚持信仰,我不知道我应该怎样活着。”把他逼上极端,他也能在极端中因信仰而倔强坚持着,用血绽放战火中青春。解救,不仅仅是拯救生命,更是给生命以生的希望,予以更大的勇气。在第二次战斗前夕,炮火攻击已然过了十几分钟,但是部队却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都齐齐的等着多斯战前对大家的祝福,向上帝的祈祷,就是这一个镜头,就足以预知战争的结果,有信仰,有精神导师的部队,难以摧毁,因为他们是带着信仰和使命在战斗,他们的生命是上帝的,而上帝说“拒绝杀戮”,所以他们每一个人,每一条生命都是与上帝和信仰同在,这一场战斗因为信仰,所以与众不同。

《血战钢锯岭》是在用生命与信仰诠释的一场战斗,活着的人带着逝者的希望而活,逝者的肉体早已埋在地下,被雨水冲刷,被虫子撕咬,被时间侵蚀,可能他们的身体早已腐朽,但是他们的信仰却因为战斗而更加显得熠熠生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800字三

好几个朋友推荐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

出于好奇,外加无聊,昨天下午去看了一下,果真不错。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电影颇像《拯救大兵瑞恩》和《阿甘正传》的合体,主题是战争与信仰。

作为战争电影,如果不呈现战争的血腥、残酷,粉碎俗人对战争的美好想象,那就太不符合美国的“主旋律”了,《血战钢锯岭》也不例外。

钢锯岭(位于冲绳岛)战役,乃太平洋战争一部分。在战前,日本构筑了完善的防御工事(碉堡以及地道),易守难攻。美军数次冲锋均被击溃,死伤无算。美军的尸首成车地往回送,仿佛运送的不是尸体,而是垃圾;战场上开膛破肚者有之,双肢被炸飞者有之,至于来不及送回的尸体,除了被清场的日军“补刀”,还要被觅食的老鼠“蹂躏”。这种场景,真实的让人想吐。

主角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连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新一轮冲锋。

道斯,弗吉尼亚州一农家子弟,基督复临教派教友,这个教派谨遵圣经十诫“不可杀人”的命令,道斯对他的信仰非常较真。美、日开战后,道斯不顾父亲反对,执意参军,但又不想扛枪杀人。那么冲突来了:如何调和战争与个人信仰?道斯一开始想得很单纯,做个不杀人,只救人的.医务兵。

做医务兵,岂是自己说了算?

进入训练营后,道斯用自己的信仰为不扛枪辩护,长官和队友们一副“你不是开玩笑吧”的表情,之后,发现道斯确实对信仰很认真。他们便把他视为“异类”,侮辱他,虐待他,而他也不以为意,真正做到了不以信仰为耻。

长官们想以精神病为由把他开除,结果道斯死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问题,所以矛盾升级为:要么承认自己是精神病,退伍走人;要么接受军事法庭审判,蹲监狱。最后,道斯的父亲出马,作为“一战”老兵,这位父亲通过请求自己的老上司某准将,准许道斯有基于宗教信仰不持枪的权利,至此,始转为医务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父亲这层关系,道斯指定是蹲监狱了。他在信仰面前不肯妥协,即使未婚妻劝说也不济事。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坚持信仰,他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也就没法想象余生如何和妻子相处了。

真正让这位“异类”成为“圣人”的,是一场军事撤退。

费劲努力,美军终于攻克了一座碉堡。孰料,不久之后,日军展开反冲锋,如果大家对日军的死亡冲锋没有感官印象的话,这一段电影绝对堪称经典。美军寡不敌众,全线溃退,道斯所在的连队被彻底打散,队长撤退到后方后,发现大部战友尚未撤回。心急如焚,请求上级予以军力支援,上级无奈的说,现在无兵可用。

现在主角迎来了自己的时刻。

在就要撤退到安全地带时,道斯意识到自己该干点什么?他向上帝祈祷,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说,回去救人。结果他冒着日军的炮火、清场,救出了75名战友(顺带还救了几个日本兵),别问我怎么知道具体数字的,因为我查wiki了。如果不考量道斯的信仰,我们绝对无法解释这件事,上帝借着·虔信人的手,完成了世俗之人无法想象的“奇迹”。以至于事后,队长对道斯说,“你是我误解最深的一个人,你的成就大过连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希望你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原谅我。”道斯笑而不语,仿佛说,我从来就没有怪罪你。

此役之后,道斯成为连队里的“圣人”。以至于没有他的“祷告”,他们都不想进行新一轮冲锋。道斯用自己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赢得了尊重,并证明了自己的“信仰”并非虚妄之事。

说到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秉持世俗理性之人,往往视之为“迷信”或反理性的东西。其实说起来,信仰乃一种“理性不及”(non-rational)的东西。你无法用世俗理性的标准评判它,就像按世俗的标准,道斯根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事实上,道斯确实不以为这是自己的成就,而是谦逊地归之为上帝的意旨。

另,《血战钢锯岭》的导演是梅尔·吉布森,是的,就是执导《勇敢的心》的那位。

题外话:道斯在冲绳岛战役中,负伤四次。1945年,因救回75位伤员,荣获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1946年,感染肺结核,为此失去了一个肺、四条肋骨。1951年,以残疾兵的身份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