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

指导意思是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指导学生实习,也指体育运动的教练员。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就业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竞争力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和加强显得十分紧迫。笔者在结合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吸收有关成果,就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效果,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实行分配制度,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就业的“保险箱”,大学毕业生无就业之忧,也无就业之白主。随着实行不包分配、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之后,就业指导才逐渐显得重要。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晚,专门研究、系统研究还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还较多。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开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后逐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显著。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比,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组织洽谈会、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比较僵化,临近毕业才进行,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比重偏小,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未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

一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认识不足,没有当作分内之事,无心过问,任其“自然”。有的甚至连所辖区域内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未就业都不清楚,更不要说关心他们的生活了。

(2)就业指导模式单一,内容简单。大部分高校到学生毕业前才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多采用教与学、讲与听的形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碰到的问题;就业指导内容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法规、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与测试、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还是比较缺乏。西方多数国家非常重视对在校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与教育工作,从小学便开始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开展工作,就业指导全程化。"

(3)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或职业)指导工作一般由专家负责,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现在,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多为党政干部及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他们因事务性工作较多,不能抽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就业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对一些社会现象、敏感问题、热门话题不能从理论上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说服力不强,指导的质量与效果难以提高。部分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4)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就业指导对象多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时间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在“双选会”期间。就业指导仍存在短期性和季节性,缺乏连贯性和全程性,再加上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显然缺乏长期的、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质量与效果的对策。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高校领导要切实学习、贯彻教育部有关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文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队伍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将就业指导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之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提高、新发展。其次,将就业工作作为高校的“生命线工程”加以建设、重点抓。要充分认识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产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由就业市场来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社会反映、对人才质量认可程度及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直接决定学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3]试想,如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读了几年大学却找不到工作,学校生源还会好、会多吗?学校还能办下去吗?再次,学校应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成人、成才与毕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现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养、选拔,组建成专兼结合、业务水平高的专门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及其职能已从单纯的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很难以适应的。同时这支专门队伍要深入社会、深入到用人单位,加强调查研究,保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切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前瞻性更强,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扩大就业率。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领导、培训,并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其稳定、壮大、发展,为本地区吸纳、使用人才或输出人才做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的、规范的校、院系、年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健全各级就业指导的领导机构,规范就业指导人员的行为,建立就业指导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及年级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作用。高校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特别是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的手段和方法)、经费保障、职称职务晋升与奖励等方面,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予重点扶持;要将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指选课从大一起就开始安排,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充分的保障,高效地开展,使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职业竞争中显示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校的就业指导机制发挥领导、指导作用,给予必要的支持,促进其J顶利健康地运转。

(四)深化改革,提高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质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尚未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与教材,多数学校尚未列人正式的教学计划,不少是临时应急,零打碎敲。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总结、整合、深化改革,才能提高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效果。高校要将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列人学校规划,就其理论、实践与方式、方法、措施、手段等方面,全面、深人地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编著通用教材。二是列人学校的正式教学计划,可作为必修课、指导选修课安排学分,从大一开始进行教育教学;也可开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三是加强职业实习环节,与企业、市场等合作,培训职业素质与能力。四是高校开设职业资格考核培训。可与劳动部门合作,举办职业资格培训班,以免学生奔波于社会办的培训班使正常的学习受到影响。五是加强信息化服务。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人,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动员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广泛收集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通过建立“校友信息库”、“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等,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使就业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毕业生就业资源。闭六是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校内人才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建立规范、完善的学校就业市场;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校内就业市场、供需洽谈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开展与毕业生有关的市场调研活动,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基地,反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信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七是拓宽就业服务内容,扩大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服务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技巧指导、信息提供等浅层次上,而应向职业辅导、生涯规划等深层次方向发展,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也不能只停留在就业一个方面,还应进行创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就业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全面走向市场。现行的就业制度和环境,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正确认识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改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探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规范、强化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与服务工作,必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巨大贡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 篇2

不知不觉,已在大学度过了三个春秋。大学,一个从理想世界到残酷社会的跳板,让我们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残酷的一面。当我还以为就业是个遥远的话题,就业却已经摆在了我的面前。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总会打破你美好的幻想,让你措手不及,让你焦虑,让你迷茫。那我们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业这个话题不是现在才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我们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一直为着这个梦想奋斗,不过那时的概念比较模糊,直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再经过大学这三年的洗礼,终于成型了。

其实就业就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要干什么的,要从事什么行业,要走什么的样的道路,所以它对一个人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想,我们最开始意识到就业之难,是在高考志愿的取舍中。众多的高校、各种各种样的专业,一大堆的志愿,一大堆的选择,一股脑而全摆在眼前,无从下手、无从抉择。脑海里浮想着多年后的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经过深思熟虑,工工整整、虔诚地填写好志愿,那应该是人生就业指导的第一部分了。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了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世界。

从上学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这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对我的感触很深。似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使我了解了现在就业的激烈竞争现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社会竞争是异常残酷的,要好好准备,使自己在学习上有紧张感,激励自己在这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就业,是一种人生转折的的抉择,没有回头路可走。唯有自强才是唯一出路,唯有自强才会闯出一片天地!

学完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让我们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学会了理性分析,开始寻找自我定位;学会了主动思考人生规划;对择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认识更深;有了危机感,从而鞭策自己努力奋斗。以下是同学们对这门课的评价:

如梦初醒——警示了自己。不少大学生表示,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理性规划未来的窗子,让他们一改以往在惯性、迷茫中行走的状态,使他们“如梦初醒”,感受到了及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

“理论与实践”双收——启迪与帮助的喜悦。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使大学生增进了对自我了解,更全面和理性地认识了自身的优劣势,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性的职业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了解了职业生涯的一般理论,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懂得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等。

授之以渔——习得人生规划的根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掌握了应对面试的方法与技巧。他们普遍认为,与其说该课程教会了他们许多知识,不如说教会了他们去理性地思考,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如何对待就业,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战略规划。

“解惑”及时雨—一堂迟到了多年的课。超过10%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好像一场及时雨,洗涤了他们的种种疑惑,大大地缓解了他们的就业焦虑,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他们的心理预期,是“一堂迟到了多年的课”!

妙笔点睛——解决普遍和关键性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了现实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总的来说,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这门课对学子们的帮助意义重大,无论是对树立完善且科学的职业观,还是对选择日后的工作方向与学习内容,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 篇3

每个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我就结合就业指导课和自己的理解对就业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个分析。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首先,我觉得自己兴趣很重要,在找工作时尽量去找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这样,无论是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对将来公司的利益都很重要,想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有的时候需要还在学校的时候对各个行业进行一个了解,当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了解,看看自己的兴趣点到底在那里,寻找自己的兴趣又要结合现在所存在的职位类型,这样对后来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找工作都有好处,不能全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

然后,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之后,就要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找自己想要的工作岗位,当然可以在网上找,也可以通过一些个关系,毕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形式下,关系很重要,不需要学那些电视剧上的那些,有关系都不用,真傻,自然还能够到大学生人才交流中心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通过面试,在做这些的时候,就需要想到自己今后的发展了,比如说,公司的分类有大概这样几种,国企、外企、民企。对于国企来说,如果进入之后,工作相对稳定,福利相对丰厚,不过国企的话,工作相对单一,甚至有些无聊,自己升职的机会不会很大,除非家里有什么关系。是外企的话,公司比较有一定的规模,当然除了骗人的钓鱼公司,但是外企的职业要求比较高,在中国的范围内往往招收高学历的管理人员,对于技术层面招收的人数相对较少,在工资方面不错,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很不错,能够吸取很多的工作经验,但其中的裁员相对较频繁一些,竞争相对较大。民营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民营企业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其实,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相对在社会上很多,但其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相对较激烈,企业的发展完全靠各个员工们共同的努力,在岗位上工作繁多,往往会做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为了企业的发展,也会经常加班加点,自己的个人时间会缩短,但如果真正想锻炼自己的话,进这种公司比较合适,工作3~5年或更长时间后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在进行跳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在本公司到达了管理层,就可以考虑留下来。关于公司的'考虑就这些了。

大学生就业指导 篇4

总结过去,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发展的空间巨大无比。

迷茫的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匆匆流过,眨眼已是三年,回首过去它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又向我暗示着什么?

犹记得大一时我们怀揣着梦想进入大学,作为新生的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冲刺过高考的那股拼劲儿还余留在我们的血液中,于是我们也都想在大学里试试身手。大家忙着参加各种面试招新,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也经常去听各种讲座不管是自己学院的还是别的学院的,想借此开阔眼界、提升自己。课余时间班上会组织各种活动像郊游,野炊,露营什么的,那时我们都对南宁对广西大学充满着期待总是去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大一就在这些面试、开会、听讲座、聚会……中走过了,我们都觉得很充实很愉快。也正因为这些活动我们班同学之间相处的都很开心,整个班级特别团结。回忆起大一那段还算得上“童真”的岁月,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临考前,整个宿舍的人一大早七点多起床,匆匆买几个面包,喝两口豆浆,赶着往自习教室和图书馆走,大家复习的那股紧张劲,那氛围就像高考来临似的,可爱极了。

而大二时大概我们都过了那个新鲜劲儿,疲倦了听讲座、开会。我们不再像刚来时那样充满激情、活力四射。大家都各忙各的去了,有的忙着在南宁各大高校之间串门子,有的无所事事宅在寝室玩电脑游戏,也有些人在外面做兼职锻炼自己也为家里减轻负担。我应该属于宅在寝室的那种吧。不想四处去逛因为在南宁朋友不多,也没做过什么兼职尽管我很想去,我实在太懒了总是心动了却没行动。每次周末就在寝室玩游戏睡大觉,吃饭还要打电话订外卖,大好的时光就这么被我浪费了,不能不说那是多么可惜的事啊!想想那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多看点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可我完全忘记了老师的谆谆教诲,两年下来看的书还不够看的电影多,还是一些没用的快餐式小说、电子书等等。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后悔啊,其实我们有那么多的课余时间,图书馆有那么多的书,我怎么就没好好的利用呢?而对于我们整个班集体来说,自从大二以后,无论是进行什么活动,团代会党代会,课外活动露营等等,都很难凑齐人了,因为修二专,因为要宅在宿舍打电脑游戏,因为要谈恋爱,各种理由导致我们班的凝聚力都下降了好多,我真的不希望这样。

而到了大三,紧张感充斥了我们,无论是懒的勤的,宅的野的,都意识到了大学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都开始对毕业后的工作做自己的打算了。许多的同学都开始做简历,找推荐,找地方实习,开始联络专业老师,联络各个林业局林场,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了。而我,也逐渐有一些紧张感了,电子游戏也不那么沉迷了,积极参与到学校学院的活动中了。自己的特长是体育运动,在这一年中,我参与了所有学院的体育运动,参加了篮球赛、气排球赛等等,学院的和学校的,希望能在这些社交中锻炼自己。而我也确实地得到了锻炼,在我们林学院,有一个叫“蓝鹰”的组织,我作为蓝鹰的一员,感到十分的骄傲。蓝鹰是我们林学院一个“民间”篮球组织,基本上相当于林学院篮球队了,在这一届的广西大学篮球赛里面,蓝鹰派出的两支队伍,男队因为签运较差,分在了死亡之组,折戟小组赛。而女队则斩获第八名,获得了学院历史上第二好的成绩。通过参与篮球赛,我觉得整个人的境界和精神都得到了升华,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在篮球赛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事有两个,第一个是,无论哪一场比赛,我们学院的啦啦队总是最多的,声音最大的,拉拉队员都是最美的!这一点,是得到了学校的肯定的,为此我们男队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是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而另一件事,就是在男队的最后一场小组赛上,对手是土木学院,历届的四强,拥有西大校队的。虽然实力悬殊,但是我们学院的各位队员们,并没有一丝一毫放弃的意思,拼死相搏,甚至在第四节前还保持着悬念,令在场所有的观众大跌眼镜。当然,实力上的巨大悬殊并不是精神能弥补的,在第四节体力下降之后,土木学院一把把我们打回原型,但是我们依然是好样的,蓝鹰的精神永不朽,蓝鹰的毅力永不倒。

有错就要改,我希望亡羊补牢犹时未晚,能够在今后更加充实自己,为大四扑面而来的找工作潮做好准备。

现在想想这三年来似乎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让我觉得有所收获的可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参加各种面试各种推荐吧。以前打死我都不敢上台讲话,为了克服这一点我逼自己去参加各种面试想让自己胆子变大点。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后来我在台上讲话确实放得开些了,不再脸红加心跳加速了。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其实大学里锻炼、学习的机会真的很多,就要看自己能不能抓住和坚持了。以前我老是很被动想等着机会来找我,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另外学院和学校经常会组织各种讲座和晚会,参与的都是校内外的精英,他们的表演精辟生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昨晚去观看的一场“广西大学20XX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之舞蹈大赛、器乐大赛”,其中器乐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美慧的表演真的令人折服,她的扬琴弹得美轮美奂,动人动情,而且中西方结合,在古典扬琴中加入RAP摇滚风,诠释了正与反两种极端的融合,给人们极大的听觉冲击,相信许多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原来对与错都只是表面而已”,音乐上是如此,生活中人生里又何尝不是这样?这绝对是一种彻彻底底的享受。听了这等大师的表演不仅在视听上得到极大的享受,而且在做人上也能得到顿悟。我们真的很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聆听这等大师的声音。

时间过去了就不能重新来过,很多东西失去了也无法找回。我不能停留在对过去三年的悔恨中,最重要的是怎么抓住今后的时间和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毕业后有一份好的工作,但我常常在想每个单位或者公司都希望招到有能力能真正为他们创造价值的人,就我们现在的水平和态度用人单位会不会用我们呢?无论是林业局,林场,设计队,小林业所,都肯定不会录用我们,因为我们根本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好工作并不是想想就有的,没什么本事就能找到好工作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自己真正有能力之后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常常担心自己以后找不到工作,却不去练就能让自己找到工作的本事。如果一直这样迷糊下去,或许再过不久,我的担心就会成为现实。

虽然只剩下一年了,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再漫无目的了,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生无数的改变。不仅要学好课堂的内容还要多看点书,我们林学这个专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老师也和我们说过,毕业之后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实际能力,比如写作等等,所以我也要多写一些东西,活学活用。另外,也要多参加一些有意的活动多跟其他人交流锻炼自己的胆量,胆子小的人以后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要多向周围的人学习,别人做的好我只要努力也可以的。

其实,对于以后,我经常有在思考,而思考这些事情,会让人有时候不自觉的烦躁起来,而且是莫名其妙的。因为好多事想不明白,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能做什么,自己确实很迷茫。而在我认为,规划得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还是会发生变化,我始终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拿我自己来说,大一的想着考研,想着怎么样怎么样,而到了后来,就完全不同了,自己逐渐地认为那三年拿来读研,作用远比不上早点儿出去社会实践来得价值大。所以,对于今后工作的计划,我坚持认为,只有先继续努力充实自己,然后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再视情况而定,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望未来,我希望我能带着我全家人,安心地吃饱饭。

大学生就业指导 篇5

每年的就业季都会有大量的学生与我交流,说自己很焦虑,焦虑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焦虑如何找好工作,焦虑如何找到合适的好工作。

焦虑大概有三个原因而产生的:

第一个造成焦虑的原因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我们面对一种不确定的未来,

不知道自己到哪去,更不知道能到哪去。

第二个焦虑的原因是因为过程中有过重的比较心理而产生的,这种比较很多时候并不是自我能控制的,就业大军的压力,必然让更多人"被比较"。

第三个焦虑的原因则是选择,在我们的成长过中,曾经出现过,未来还将出现过更多的岔路口。面对他们,我们每一次都必须要做选择,而每一次我们又深知,不管选择哪一条岔道,都会消耗你的时间,投入你的精力。

但,我们必须明确,焦虑是必然,只是出现的概率要足够的低,消除的速度更要足够的快。不会游泳的人,一直考虑更换游泳池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的;不懂职业发展的本质原理的人,老做重复性的尝试更是无益于求职的;不懂企业的真正需求的大学生,怎么努力都解决不了问题;进入职场,不懂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人,老换工作也是于事无补的。

要知道,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试着蜕变自己。思维不灵,不要怪遇到瓶颈。尝试不足,不要怪平台不大。职业意识不提升,不要怪路不平。

与自己进行一次"转变"的对话,试着让焦虑止于求职前。

一问"转变"——思维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真正何谓性格,如何优化,却变为了"千古难题"。

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思维如何转变,思维可以决定我们做事的习惯;当我们职业习惯养成之后,也能影响和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最终态度的转变,则能实现性格的优化。

要实现思维的转变,则要重新审视对潜力、经历与人脉三者认知。

作为大学生,试着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企业对于校园招聘的需求,本质上的需求是为了挑选优秀的"早期人才",关注大学生中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并希望通过一定的系统培训,让这些大学生尽快成为"可用人才"。企业自然在测试时,更为注重学生的潜力,这种潜力既是能迅速转化为实力的基础。

近几年,应届生就业形势一再加剧,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大量的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可是四年的时光却是在"茫、盲、忙"中度过,这就让就业形势严峻格局下的应届生倍感焦急。其中,最感失落的莫过于"忙"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忙到大四,简历上看起来也充满"极其丰富",且"看起来很美"的经历,但真正面对自己心仪企业的心仪岗位时,却发现有两个尴尬的问题出现:

1、几乎找不到与岗位匹配的经历;

2、经历虽足,但却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会;

所以重要的不在多,而在于符合职业规划的经历,并将经历转化为能力。

同时,对于人脉的认知转变也是思维转变中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在能力的提升上,往往会忽视对于人脉真正的认知。我们常用说人脉资源,但实际理解时却只注重前面两个字"人脉",而缺少维护后面的"资源"。正确驱动步骤实现职业目标的是关键资源,而资源却往往掌握在拥有资源的人的手上。

二问"转变"——尝试

成长注定要突破,突破则来源于每一次的尝试。不妨问问自己,从你的第一次尝试到现在,你学会了什么?忍耐?放弃?还是无所谓?其实都不是,尝试只是为了让你更清楚的认识到: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当你决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勇气则可以带你走的更远。缺少困难,缺失质疑,怎能让你更加坚信即将到来的一切?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向更好的自己宣战。

实际上,当周围人都只关心结果时,对你而言,总结才是最该关注的。总结意味着,更好的尝试的开始。人如果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见识未知的能量?你现在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尝试了怎样的经历。因为只有平凡的经历,没有平凡的尝试。

当尝试成为一种习惯,也就找到了一种自我的成长节奏,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马太效应。

为了将"尝试"转变为"常试",则少不了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力量往往是另外一个被大学生忽视的隐形力量,好记性不如难笔头的真谛是总结出真知。

总结可以帮助你整理思路,把一个问题想得更加清楚;总结的过程,人会变得更加理智;总结,可以督促自己把接下来的任务完成的更好;随着时间的延续,经验可以积累并固化。

三问"转变"——职业人

很多时候,大学生还没有做好从"大学生"到"职业人"意识上的转变,就在一瞬间走进了职场。步入职场中的你,可以先知先觉地引领与开拓,也可以后知后觉地苦苦追赶,或不知不觉地被淘汰。学会在大学这个最后的进入职场的缓冲带,尽量让自己靠近或成为一个引领与开拓的人,关键在于思考如何更加自然的融入身边的每一个团队,并学会逐步高效的完成更多高价值的任务,从中脱颖而出。

职业人除了从语言能力、人格魅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再到企业职务能力上的与众不同外,更要在进入职场之前,利用大学的平台,参与各类团队集体完成的任务。在团队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出:

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做到客观数据说话,事实为先,是最为关键的,少用形容词和模糊语句来描述和判断。

影响他人的能力,能否良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否更好的倾听他人的观点,通过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实现团队集体的发展。

领导他人的能力,自己明确执行步骤是一回事,能让团队更多的人明确执行步骤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时计划的制定只是任务完成的一个前提,真正保证任务完成效果的关键是过程指导、监督和反馈。

发展他人的能力,能帮助周围人成长为领导者,给他们更多的平台提升,最终实现团队成员的持续性高效的成长。

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前面也说到尝试后的总结力量,进入职场后,每一次的工作经历,都该是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垫脚石。

要知道,严格意义上而言,缓冲带也是职场的一部分。由于为了争夺极具潜力的优秀人才,企业校招的时间节点不断提前,所以我们会发现,缓冲带已经逐步转变为了加速带。职业意识的培养理应朝着窗外眺,别只对着镜子照。

"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不改变则注定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