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深刻认识到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必要性。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善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教师总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教师所特有的职责和使命——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必须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是新时期的需要。新时期的发展既向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严峻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社会功能的发展,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是不会削弱的,其道德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动力。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和把握,将关系到教师的成效和育人的效果。

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对新时期的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一、热爱教育、勇作奉献。“热爱”是一种原动力。教师的劳动是艰辛的。只有热爱,才能感觉到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才能感受到当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而自豪的,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教师的工作是清苦而平凡的,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但也是人生的基石、伟人的梯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富有牺牲精神。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光强调教书,不重视育人,不教学生如何做人,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是一个“危险品”。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单一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还是学生生活上的导师,道德上的引路人。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知识,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个人心理素质的接班人。

三、严谨治学、教研相济。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掌握和正确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开拓创新,根本一条是靠教育、靠人才。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二是教育本身也需要创新。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观念,勇于探索,潜心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四、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是教人做人的人,是做学问之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要以德高为人师表。教师的为人处事要公道、正派、热情、认真、尊重学生, 诲人不倦。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要以善教去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严谨治学,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宽广的边缘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技能。

认真阅读了《师德的榜样》一书,我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如下的感悟。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出了教师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指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感悟之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价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表现为教师职业行为中的文明向善和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它常常以“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奋自强、敬业奉献”以及公正、廉洁、热爱、民主、人道、理智等概念体现出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的健康、挖掘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素质。所有这些都确立和保护了作为个性的人的价值和精神的独立,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满足了个体的需要,既符合道德的原则,又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要求。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价值。

感悟之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其教育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谈到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对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行使教育职责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因素,它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道德品质在教育行为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无意识的模仿效法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他们人格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以自己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教育学生,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感悟之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道德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表现。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个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满足着人民大众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需要,具有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社会整体道德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在不断吸取总体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在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习惯、思想态度、观念情感和价值取向之中,成为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当这种职业精神形成一种风气时,便成为一种文化,丰富着人类文化的宝库。

感悟之四是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既然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目的,那么育什么样的人,这是为师从教者必须明确的问题。从上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意义分析中,我们明确地感悟到:教书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坚持这样的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应当有这样的育人意识。因此,教师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美好的情操陶冶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美的语言感染人,以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人格影响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感悟之五是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师必须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从以上八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办事公道、服务学生、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就一定能实现教师的地位所决定的教育目标,用我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南,切实加强师德建设,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具有敬业乐教和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楷模”风范,严谨治学知识渊博的“学者”素质,爱生如子一视同仁的“慈母”品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影响、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四有” 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