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对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解决人民温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向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力增强国力,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社会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将影响其质量水平。二十一世纪各国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在其背后,是劳动者素质和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类人才做起,迎头赶上。这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急迫的任务。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有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十五”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初中毛入学率已达95%,高中毛入学率已达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300万人,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1%的入学率意味着还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大学。虽然招生数每年都略有增加,但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四川省某大学2005年招生10000人,2006年将招生10200人,仅增加了2%。反观录取率——据《成都日报》2006年4月3日报道,四川省2005年的高考生有453269人,比2004年增长32。3%,而录取率仅60。23%,比2004年下降了10。07%。2006年该省高考生将超过56万人,而录取率较之2005年还将下降6。73%,为53。5%。另有报道,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约为72%,也就是说,有28%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在并还将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动者却又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

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能力社会转变。有一家企业吸收了两位新人,一位是工作了几年的学士,另一位是刚毕业的硕士,经考核,前者具备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在试用期间,前者的工资4倍于后者。这种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如美国某大学的加速器实验室供许多教授使用,但工资最高者却是管理加速器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很强,他对加速器的维护、改进基本能满足各位教授研究工作的需要。这样的事例说明,日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在层次上和类型上都能结构合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多样化,而职业教育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

失业问题各国均有,这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如果就业率的提高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就易滋生社会的不稳定,从而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可见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各国政府都很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美国有一个政策,对兴办企业者给予减免个人所得税的奖励,奖励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德国,中小企业为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996年德国的中小企业职工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0%。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财力雄厚,某一个州上世纪80年代每月发给失业人员救助费400美元,相当于当时政府每月发给赴美访问学者的经费。应该说,这笔救助费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但有些失业者还是要去抢劫犯案。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小人闲居为不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全球就业议程》强调:“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这使得工作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政府对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采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办法。目前,各级政府、社区、企业和工会、妇联等社会中介组织,都在帮助失业者就业,政府还制定了一些政策,派出了就业督导组,有的地区更提出了消除“零就业”家庭。所有这些,可以概括成三句话,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促进(充分)就业。然而,就业并不只是一个有工作、有饭吃的简单概念,这里面同样牵扯着劳动者素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更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个人技能及综合素质,帮助从业企业更大发展方面做出努力,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上有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