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

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力争在社区文化建设、科教知识普及等方面,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

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1】

为推动我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激活在职党员的能动性,深化党群关系,展现新时期党员新面貌,树立良好的形象,我校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党员进社区活动。

一、健全组织,全面动员,形成机制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启动以来,校党委非常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动员会,明确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动员会后,支部根据校党委的'安排,及时划分小组,对帮扶对象进行二对一帮扶,各小组认真组织,有序地开展工作。

学校党支部积极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对接活动,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工作情况,与社区一起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加强了和在职党员所在社区党组织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综合表现,以此作为党员推先推优、提拔选用等的重要依据。

二、认岗领责,扎实活动,树立形象

支部17名党员根据个人意愿等,积极配合社区开展了相关为民服务活动。我校党员能听从学校党组织安排,认领各级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先后在黄荆社区开展了创卫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活动大大增强了学校党员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同时让社区居民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统一策划,统一组织,长期坚持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既让党员在基层得了锻炼,又让居民们真切地体会到党员们为社区做的实事,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契机,主动帮助社区开展工作,努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力争在社区文化建设、科教知识普及等方面,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我校要继续努力,发挥党员先进性,加强志愿服务,为仙桃作出应用的贡献!

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2】

我社区共有区属在职党员49人,大专以上学历33人,其中研究生1人,教师12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无疑给社区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无穷的活力,他们因人而宜的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一、今年我们社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活动中,开展了党员文明楼道的创建活动。我们在楼道门口或党员的家门口,悬挂党员文明楼道或党员家庭的标牌,写明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特长、服务意向等情况。以家庭为基础,以楼道为阵地,以一人带一家,以一家带动一个楼道,形成人人崇尚文明、家家重视环境卫生、一家有困难大家来帮助的新型的、和谐的邻里关系。广大在职党员都积极的参加了活动。

二、深入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每位在职党员帮扶一户困难家庭,给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社区办一件实事。

三、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上门摸清党员思想、就业情况的同时,把困难党员的.情况也摸到手,建立好了档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了帮扶工作。帮扶困难党员三名。困难户四户。

四、对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职党员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进行落实。比如:筹备图书室工作,在职党员们都把家里的好书捐献给了社区,现在,我们社区的图书到了1000册。

四、社区在职党员干部发挥党员先进性,为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社区出谋划策。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社区创建了10个特色楼道,几十个文明楼道。铲除小广告100余条,逮住散发小广告的人员三名,并对其进行教育。

五、社区在职党员为社区弱势群体如何自强自力走出困境提供信息,帮助寻求劳动力资源,用工单位。在职党员为社区提供了很多条用工信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社区安排了下岗再就业人员几十名。就业人员100多人。

六、(1)主动组织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组织“八荣八耻歌”唱歌活动,开展大讨论,教育群众“知荣辱、树新风,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并大力在社区践行。

小学党员进社区活动总结【3】

我紫凤小学党支部按照市、区教育局党委“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最新部署,组织学校在职党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在职党员优势特长,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10月9日下午放学之后,学校全体党员走出学校课堂,走进北桥新村社区居民家庭进行访谈调查,解答居民们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在访谈调查中,有7位在校读书的.学生家长说出了教育子女的困惑,党员们对其一一解答,帮助他们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指导他们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我校党员教师的热情与真诚,细致与认真。

我校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让党员与居民近距离沟通,了解社区居民需要什么,能帮助他们什么,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家庭建立紧密联系,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在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状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