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高考1977》观后感

这是电影《高考1977》带给我们的最初感受,影片一开始展现了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场景:露天电影院,农垦三分场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银幕带给他们的希望:邓小平复出了。下面是关于观《高考1977》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观《高考1977》观后感

黑白,永恒的颜色,是时光的倒影,是岁月的痕迹,是记忆的停顿,是视觉的恍惚;黑白屏蔽了二十一世纪的一切辉煌,隔绝了正在冲击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拽住了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脚步;黑白,如一道屏障将我们与现实隔离,瞬间将我们的时光倒流,回到那个黑白时代和一提起就能感觉寒风骤起的:1977年的北大荒。

影片通过几个典型人物分别代表了56万战斗在黑龙江农垦的知青。那个时代,每个知青最初都相信在农村的广阔天里大有作为,然而当年的热情经过11年的贫苦环境中为了生存而挣扎最终演变成痛苦和绝望时,回城、考大学、病退成为每个知青最大的梦想。

根宝,在北大荒已熬了整整5个年头,为了争取回城的名额,在这个风依旧刺骨的夜晚,被三百斤重的麻袋将他回城的最后一点希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哭,如穿透墙壁的寒风刺痛着每个同样绝望的心,北大荒,无头无尽的日子,使根宝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冰冷的宿舍里,他抬起头看着将送他离去的绳子,绝望地发出与世告别的哀伤:“那年是72年,后来是73年,再后来是74年,为什么日子这么快,而一天天有这么慢……”

根宝这一次没能走,他的室友张国强在最后一刻将他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根宝活了,可他的心死了。他代表了千百万知青中最虚弱那类人,虚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根宝永远地留在了北大荒,只有呼啸的寒风会记得那绝望的哭声。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根宝走之前,一定不知道有个叫北岛的用他的诗向死亡挑战。

潘志友,知青中意志最坚强的代表,影片赋予了他双重性格,坚定、勇敢,凭着实干成为三分场场长助理,同时,他与陈琼的爱情又显示出他执着、人性的一面,微风吹佛的 滩,白雪皑皑的树林中、温暖的火炕都有着他们深情的凝视和爱的印迹,那个年代,爱情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却宛如松柏常青,身为反革命女儿陈琼,宁愿听天由命也要守在他的身边:

“远远地看着你,当你孤单的时候,我还在,还在这里陪着你……”

鲁迅说过:“偷书不算偷”

张国强和皮奉山,一个突击队,一个农机连,北大荒的狂野练就他们一副男人铮铮铁骨,他们打架、决斗,随时都可因冲突而宛如两头愤怒的雄狮,然而,他们的拳头最终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里为了共同的命运而握在一起。

三分场场长,一个可爱、可笑,暴戾而善良的复员军人,孙海英赋予这个人物最真实的表演,他的口头禅:“小兔崽子们、小王八羔子们”,表现了他对知情的爱护胜过父母,同时,他深信腰间横跨的公章,是他对知青的生杀大权,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农垦复员军人,他们独断专横,但却仁爱;他们无知,但却无私;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也希望知青能从一而终。

他最经典一句话:“法律也得看我的公章才算数啊!”可爱的场长,令人无奈的场长。

影片从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三分场才真正展开。每个知青都因此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相互奔走相告,唯有三分场场长持反对态度,他舍不得这些在他眼里还是孩子的'知青,为了阻止知青报考,他要求先通过场部的测试才能报考,并由此引发张国强等的绝食抗议。

影片还有一个真实的人物,陈琼的父亲,作为上海向阳中学的反革命分子,人格上的虐待他可以忍受,但因此带给女儿的伤害是他最大的伤痛。当他打开图书馆为准备女儿高考用书连夜赶赴北大荒时,他脸上的迫切、恐惧、内疚和不顾一切的匆匆脚步,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慈祥的父亲、一个被时代抛弃而踉跄地快要站不住的父亲、一个渴望用知识挽救中国的父亲,他的那句:“知识乃人之该有,人不可离开知识;若无知识,人和畜生还有什么两样?”宛如那个年代整个民族发出的一声怒吼。

为给女儿一个历史反革命平反的证明,他私刻公章;为了让知青顺利报名,他冒充县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找三分场场长谈判,被识破后,他唯一不能面对的是自己的女儿,怕她误会,怕再次失去她,他那不知所措的眼神烘托出一个父亲真挚的爱,这眼神感动了所有的人,也感动了三分场场长。

他一个人坐在点燃油灯的小桌旁,想给女儿写封告别信,可是,他不知从哪里开始,看着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他默默地流着眼泪,无数次地写着:琼儿、琼儿、琼儿,最后变成:陈琼同学。

因为反革命,女儿不理解他,哄他走,只留下蒸汽机车汽笛的长啸,撞击着父女离别的心。

影片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大 喇 叭:在空旷的田野中,每当三分场场长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那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那声音,驱逐了日复一日的寂寥;那沙哑,感觉有亲人就在身边;

蒸汽机车:当车轮慢慢滚动而来,带来了陈琼的父亲,还来了知识;当车轮渐渐远行,激发了陈琼目送父亲而流下的眼泪;蒸汽机车,它将这些知青带到连父母都不知何方的荒野,最终,又将他们送往天南地北,遥远天边。

拖 拉 机:那个时代最实用的工具,开着拖拉机,北大荒不再无边无际;开着拖拉机,脚下的黑土地不再松软,没有拖拉机,他们就赶不到考场,没有拖拉机,就没有知青和三分场场长的一路高歌。

考试的日子到了,每个都人踌躇满志,因为只有一个理念:没有准备好也要准备好,潘志友感慨地说:“25年了,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我很幸运。”

是的,1977年,那年有很多幸运的人,去追赶被无知所耽误的时间

陈 琼:北京大学数学系

张国强: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

皮奉山:上海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

刘 斌: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李伟祥:复旦大学中文系

……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进考场,沉睡了11年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

没有77年的恢复高考,今天会是怎样?

中国现代史应该这样改写:1949年10月1日,建国日;1977年12月10日,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