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3篇

《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是格拉宁。该书主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3篇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一)

今天收了几个快递,都是最近买的书。其中有一本书,拿到之后就开始读了起来,而且一会儿就读了大半本,很喜欢。那就是写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

你能想象一个人五十六年如一日得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吗。柳比歇夫,他每天会精确到分和秒,来简要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个月、每一年做总结,做计划。他一生有很多成就,更重要的事,他很幸福。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的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的确,昨天我和表姐聊天,她四月一日从加拿大回来,感慨已经回来一个月了。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她才回国一两个星期而已。时间过得这么快,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写道:”如果不是坚持日更写文,一个月留下来三十篇文章。要不然,自己想想这一个月,好像什么也没做似的。“

看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突然感觉写作也好,记录也好,真的是对时间最好的保留。我也想明白了在微博、微信兴起的时候,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在上边记录、回顾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新年会刷一遍去年的记录,感慨良多。看着自己一年的记录,有照片,有文字,有影像,好像又把之前的生活快放了一遍,那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美好。现在,我知道了自己喜欢记录的原因,那就是对时间的尊重,并留下印记。

我开始尝试用柳比歇记录的方式在本子上简单写下了今天的生活。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我能感觉到一种满足。我们的记忆系统还不够发达,不用说几年前,哪怕昨天的事情我有些都记不起来了。所以,记下来的文字就成了我在这个世界活过的最好的怀念。

如果我的亲人,我的孩子,在我百年后的某一天,某一个节日还能想到我,我希望Ta们能看看这些文字,见字如面,并能给Ta们一些慰藉,一些鼓励。

自己从小就有记录的习惯,有时是日记的形式,有的是随手写的感悟和笔记。很庆幸的是,这次搬家我把之前很多记录的小本子都找到了。随便翻翻初中、高中、大学的文字,竟然发现当时写这些文字时的情景突然就都回来了。而且,我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除了年龄和经历,性格和本质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

我想像柳比歇夫一样,坚持整理、记录我的随感和生活,并作总结和计划。提高效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这会帮我像他一样,活出一个立体的人生

《奇特的一生》,确实是本好书!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二)

《奇特的一生》56年如一日巨细靡遗地记录自己的人生,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他对时间的`感知不超过5分钟;他一生成就无数,通过时间管理,他把自己的人生过到了极致;在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觉得时间不够用,忙忙碌碌价值不高,有些时候又特别焦虑过分关心每一分钟,本着研究“时间都去哪里了”的想法,以及希望能够有效的运用自己的时间,今年的学习计划就以时间管理方面打基础。我认为,不论你要从事何种职业,不论你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效率就是最好的武器。

《奇特的一生》是第四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我最大的转变就是对时间产生了一种尊敬。不敢轻易挥霍时间。

其实我以前也做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零散学习,也断断续续做过时间规划,基本上都是无疾而终。个人觉得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目标不明确,不坚定自己要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就很容易放弃。通过学习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前面的基础,我系统修正了自己的方法:

1、认真记录每件事花费的时间(以单个项目为基础)。

2、认真规划目标。

2、客观面对时间的花费,一定要如实记录。

记录工具主要分为笔记本记录(工作)和软件APP记录(生活)。

心得:

首先,我从没有如此真切地感知过时间的尺度。因为对时间的花费进行了记录,我会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时间起始,以及具体的花费。很多我们以为的感知跟实际的花费有很大的出入:比如,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刷手机只用了半个小时?实际的时间记录可能是2个小时;我一直以为自己从起床到出门只要花费10分钟,记录下来才发现至少半个小时?

那尼!我又不化妆,为什么我会浪费那么多时间?我在磨蹭什么?你一直以为自己看了好久的书,又困又累,不停的打瞌睡,时间记录会告诉你,10分钟还不到!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会越来越准确,一个人对时间感知的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掌控自己的时间和工作进度。这是需要锻炼的一种能力。就像柳比歇夫,他对时间的感受误差在5分钟。

其次,我深切的感受到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尤其当忍不住想刷个微博,看给美文,看会视频放松,按下“浪费生命”这个选项记录时间时,真正感觉到一种罪恶感,潜意识里面,就会减少或缩短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非得要刷个好文或者网购个啥,也会定个闹钟,时间一到就结束。也因为在做记录,会发现自己定的计划还有哪些没完成,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有现成的选择在等着你。

而且,因为有记录时间,我发现时间是如此的狡猾,光阴是如此的易消。即使我尽力想要留住时间,把每一个活动都记录,依然会有一个段时间是空白的不知道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时间黑洞,记录得多了就知道时间黑洞就是我们时间管理的大敌。

时间记录带给我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效率的提升与执行力的提高。我知道自己每天的清单中有哪些事情要做,减少了很多发呆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浪费(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刷手机的)。

同时,因为有时间记录,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至于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着另外一件事,丢掉手上的事情去做另外一件事又发现还有其他的事情更着急,最终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有了时间管理的概念,在执行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清楚的知道现在这段时间就是用来完成这个任务的,即使有其他事情想到了也先把它记录下来,等完成手上的任务后再去执行下一个任务令,我的时间是清楚和可控的,这会让我觉得心里踏实。

时间管理让我们潜意识去多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减少无意义时间的浪费。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三)

《奇特的一生》是描写前苏联生物学家亚力山大·亚力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生平的一本纪实散文集。

正式行文前,我先吐吐槽。该书的作者格拉宁是著名作家,2012年时获“巨著奖”——俄罗斯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我读此书的感受是,语言挺啰嗦,形容词、副词太多,还有许多自言自语式的评述。可能,俄罗斯天气冷,大家憋屋子里太久,不把话说得啰嗦,这时间打发不了。你看,《战争与和平》,130多万字。《静静的顿河》,140多万字。还有,俄罗斯的人名、地名,都长得令人发指,什么斯基,什么格勒,分分钟耗尽你的脑细胞。

聊跑偏了。虽说这本书的行文啰嗦了点(有可能是我的文学素养太差,欣赏不了这种复杂的文字之美),可内容是不错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柳比歇夫牛B人生(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的原因——远超普通人的时间利用效率。柳比歇夫是怎么办到的?——时!间!统!计!法!

从1916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他的时间支出。比如:乌里扬诺夫斯克。1963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看似枯燥的时间统计有什么好处吗?有,必须有。由于柳比歇夫每天都要结算他度过的时间,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嘀嗒嘀嗒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他借助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到时针在表盘上划动。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每个月,每年,柳比歇夫都会对记录的时间花费做一个整理分析,为来年的时间安排提供参考。

在时间统计法的作用之下,尽管周围有一些事件发生,他的生活仍能保持对科学家非常必要和非常有益的平衡性。时间统计法有节奏的,以节拍器那种无休止的方式,嘀嘀嗒嗒地计算着一年年,一月月,不让人忘记时间在飞逝。时间统计法帮助他轻松地、宽容大度地去忍受人们所做的一些蠢事以及公务中的例行公事和杂乱无章,而不同人怄气。因此他心神安宁。

根据柳比歇夫留下的资料统计,他每天的有效工作约达5个多小时,远超多数学者。

看了《奇特的一生》,我准备了一本小册子,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花费。看书、写稿,记下来;锻炼,记下来;看电影,记下来。买衣服,金额记下来;买面条,金额记下来;打滴滴,金额记下来。短短几天的实践,我对时间和金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找到了一种“成本意识”——有关这笔金钱和时间的花费,它值不植得?有没有浪费?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在我身旁,仿佛多一位监督者,审视,纠偏,优化。但愿我有足够的耐心,把对时间和金钱的花费记录坚持下去。

除了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还有其他一些习惯和性格特征值得我学习。

柳比歇夫是个分类大师。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当有需要的时候,他能像从书架中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中找到这些材料。

他有着乐观的好性格。在前苏联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他活得潇洒而镇定,不抱怨,有希望。

他对物质没有太多要求。他需要的东西极其有限: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安静安谧的工作环境就够了。他从不去追求宽敞的住宅、别墅、汽车、名画和富丽堂皇的家具——也就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排场和惬意的生活。超过最低必需品限度的东西他都不要。

柳比歇夫是一个讲真话的人。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某些国营农场的负责人因为玩忽职守,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却把原因推给病虫害。柳比歇夫在实地调研后,不惧压力坚持说真话,在遭到打击报复后依然不改口。

这是一个自律、自尊、高贵的人。咱们中文里,有一个词可以很好地描述这样的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