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大王的创业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鸽大王的创业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养鸽大王的创业故事

养鸽大王的创业故事 篇1

8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大爷就已在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的一家养鸽场内忙碌开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鸽笼内,5000多对白羽肉鸽成对而栖。老大爷“全副武装”,穿白衣、戴白帽、还戴着一副白口罩。喂食、清扫、检查,他忙得不亦乐乎。

老大爷名叫黄财星。3年前,他从漳平市某机关单位退休。如今,他是这家大型养鸽场的老板。从当初整日与文件、数据打交道的公职人员,到如今饲养着5000多对鸽子的“养鸽大王”,谈及其中苦乐,老黄颇为感慨。

“刚退休的时候,我想,干了半辈子工作,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闲久了,总感觉浑身不是滋味,总想着找点事情干。”聊到当初办鸽场的原因,老黄说,“当时发现,漳平的肉鸽市场还处于空白,而且我一直对养鸽都十分感兴趣,所以就想着办个养鸽场。”

可是,当老黄将想法和家人、朋友商量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家都劝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退休了,每月还能领到不少退休金。没事的时候,你可以去旅游,或者种种花,何必那么辛苦?”

“但是,我的妻子还是十分支持我。她当时刚从教师岗位退下来,理解我的感受,并表示要跟我一起干。”得到妻子的'支持后,老黄便着手开办养鸽场。租地、购置设备、搭建厂房、购买种鸽,经过几个月的忙碌,老黄的养鸽场在2012年底正式成立了。

养鸽场办起来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经验不足、人手不够、销路不畅,面对这些困难,老黄没有退缩。

“当时先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后来就跑到附近县市的鸽场去学习。我还动员了村里的一些退休、下岗职工加入我的鸽场。肉鸽长大,可以卖了,我就到饭店推销,一家一家地跑。每天天没亮,我就起床了,一直忙到大半夜。虽然很辛苦,但我心里特别充实。”回想当初创业的艰辛,老黄反而觉得十分开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老黄的养鸽场规模越来越大,两栋共1000多平方米的鸽房内,饲养着5000多对肉鸽。老黄的“星星鸽场”在当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订单络绎不绝,每年可出产6000多对肉鸽,年利润达20多万元。

“现在,我们鸽场有七八名员工,他们大多是村里的退休或下岗职工。我们鸽场的不断发展也向大家证明了,退休或下岗的职工通过努力,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老黄说。

养鸽大王的创业故事 篇2

早上5点,天还未完全亮,张锴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先将整理好的鸽蛋运到市区各个销售点,回来后打扫鸽舍卫生、消毒、配饲料、饲养、登记种鸽生产记录卡,夜间还要查看鸽子情况,一直到晚上8点,忙碌了一天的他才能稍微休息下。

今年26岁的张锴是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茶埠村人,家里世代为农。

2007年从金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张锴毅然决定回家创业。他始终相信,大学生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天地。“我从小就喜欢小鸟、小鸡,所以一开始我就给自己的未来找准了方向。”初中毕业后,张锴选择去读金华农校畜牧兽医5年制大专。“当时很坚定,抱着要是考不上就重读一年再考的信念。”在自己的努力下,张锴如愿以偿。

能够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张锴异常用功,每年他的成绩都名列第一。“在学校里什么都学,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等等,正是这些给我现在养鸽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张锴说。

刚开始养鸽时,由于资金限制,他只买了250对种鸽,养殖场的地址就放在家中的三楼。“刚开始没赚什么钱,为扩大规模,所有的鸽蛋都用来孵化成种鸽,还得在外做兼职,给养猪场打工、给兽药店送货。”说起那段边工作边创业的艰辛岁月,张锴很是感慨。

慢慢地养鸽场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250对种鸽扩大到2000多对。

家中的屋子容纳不下了,张锴就借用村里一块空闲地建了分场。“我是专门到这儿来给家人买鸽蛋的,都说一个鸽蛋顶9个鸡蛋,鸽蛋不太买得到,听朋友说这儿的蛋多。”家住附近的徐女士常来小张的鸽场买鸽蛋。

除了散客,张锴的鸽蛋更多的是销往市场。“我和附近几个农贸市场都有合作,定期给他们送货。”2008年,张锴在衢州信息网上发布信息,没过几天,衢州世纪联华超市就打电话过来要货。随着规模扩大,现在温州等地也都有了固定的客户。

“目前养鸽场每月能产鸽蛋4000枚,现在市场价3.4元一枚。粗略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对于鸽场几年来稳步发展的状况,张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他并没有满足,去年11月,他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现有1500对种鸽,今年养殖规模预计将扩大到35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