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已足成语故事

一夔已足成语故事1

【拼音】yī kuí yǐ zú

一夔已足成语故事

【典故】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吕氏春秋·察传》

【释义】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用法】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

【结构】主谓式

【反义词】多多益善

【同韵词】拘文牵俗、入乡问俗、方趾圆颅、理冤摘伏、超凡脱俗、望尘拜伏、半工半读、依本画葫芦、小信未孚、容容多后福。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部落首领舜继承尧的位子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从部落中挑选优秀人才来协助他管理天下。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想请一个精通音律的人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终于找到一个叫夔的人来推广音乐,并感慨说有夔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举例】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 《后汉书·曹褒传》

一夔已足成语故事2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

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晚上像月亮;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

人们称这怪兽为夔,认为它是不祥之物。

后来,这只怪兽终于被勇士们擒住献给了黄帝。

黄帝把它杀死,用它的.皮制成一只很大的鼓。

它的声音可以传到500里外。

到了唐尧时代,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

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磬。

磬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只要夔一击磬,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他感到音乐的作用很大,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任用了夔,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

有人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一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

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

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够了。

” 果然,夔很尽职,通过音乐把中原的文化传播到了四方。

在春秋后期的鲁国,不少人把在舜统治天下时期担任乐官的夔,与黄帝时代的怪兽夔混为一谈,认为这位乐官只有一只脚。

鲁哀公对此搞不清楚,特地去问孔子:“我听说乐官夔只有一只脚,是这样的吗?” 孔子摇着头回答说:“一只脚的夔是有的,那是黄帝时代捕获的一只怪兽。

乐官夔是人,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呢?舜曾经说过‘夔者一而足’,但这话的意思是说,精通音律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非是说他只长一只脚。

” 孔子的解释是合理的。

后来人们为了避免误会,“夔一足”的说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足”。

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明确而为“一夔已足”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