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1

【原文】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晋(1)帝时,祭北郊,更(2)祝版(3)。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

【注解】

(1)晋: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2)更:改。

(3)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板。

【故事阐述】

东晋时,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板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

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讨论】

(1)东晋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更换一块新的木板来举行祭祀,而命人将原本已写

有祝祭文的木板上的字迹削去重写?

(2)王羲之的书法能够写得很好,而且笔力雄厚强劲的原因是什么?

【造句练习】

例:书法名家一出手的确是不同凡响,这个“吮字写得是笔力浑厚,入木三分。

例:她把戏中的悲剧人物演得入木三分,难怪会得大奖。

【相似成语】

力透纸背;鞭辟入里

【课后时间】

请写出有关“出”、“入”的成语。

1.出( )入( )

2.出( )入( )

3.入( )( )出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2

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申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羲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土便把那些鹅都送绘了他。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他说:”右军的字,真是人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3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张怀瑶《书断》,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4

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

【成语】: 入木三分

【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成语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5

出处】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指深刻

相近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相反词】略见一斑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6

【出处】

《书断》。

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取众家之长,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流派,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羲之自幼就很有书法天赋,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好字。王羲之十二岁那年,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讲解书法的好书,就偷偷拿出来阅读。从此他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一丝不苟地按书中讲的方法运笔练字,书法水平飞速进步。羲之每天练完了字,就到后花园的池塘边清洗笔砚,天长日久,整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可见羲之练字是何等的勤奋刻苦啊!

一日早上,羲之独自一人在山下散步。忽然,他看见一位年老体迈的老妇人拿着十几把纸扇,要到集市上去卖。每把纸扇只能卖二十钱,羲之见老妇人贫苦可怜,就借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题了字,老妇人哪里认识王羲之呀,见他在白白净净的纸扇上写了字,心中叫苦不迭。

王羲之见状笑道:“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字,保你每把卖一百钱!”老妇人接过纸扇,半信半疑地来到市场上,照着他的话叫卖了一番。人们听了,马上争先恐后地掏钱购买,不一会儿工夫,十几把扇子都被抢购一空,老妇人这才高兴地笑了。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版”。晋成帝即位后,就命祝版工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谁知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工人们拿起祝版仔细一看,都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入木三分,好像刀刻一般,怎能轻易刮除得掉呢?

释义

本来形容笔力强劲。后用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7

曾有同学问“入木三分”的来历。这是一个比喻分析问题十分深刻的成语,它来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 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

他生活在东晋时代,“王羲之”是他的名,字“逸少”,曾出任过右将军官职,所以又称他为王右军。谈到书法,通常秀丽体以秀美见长,却不易避免笔力柔软;而苍劲体笔力雄浑,却常显露粗硬。王羲之的书法却脱俗得既秀丽又苍劲,传为美谈。

王羲之能有脱俗不凡、自成一体的漂亮书法,同他平时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据说,他不仅每日练字,连休息闲坐也不忘揣摩字体结构、间架和气势。无纸无笔之时,他习惯在衣服上,用手指用力模仿书写,竟然把衣服都“写”破了!

有一次,王羲之挥毫在一块木板上写下重笔浓墨的书法,请一位木工雕刻师傅将字雕出来。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人木三分呢!

木板并非棉花,怎可写字时墨迹人木三分?传说本身就很夸张,不过,用来比喻书法 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很贴切!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8

东晋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称为最高楷模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喜欢练字,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下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论》,就兴冲冲地拿着它去找父亲教他练书法。父亲说他年岁小,没有应允,答应待他长大后,一定教他练书法。王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父亲看他决心大,便答应了。

从那时起,王羲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如痴如迷地苦练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细心地揣摩着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画,时间一久,竟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字迹既秀丽又矫健,到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练,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在揣摩各书法家的笔势,手指不停地划字影。有一天,上了床,他还用手凌空划字,一不留意,竟划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在人家身上划?自己的呢?没啦!”

没料到,就这句玩笑话,竟让王羲之悟及到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从那以后,他翻读碑帖手迹,揉和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自成一体,他的字写得更加优美,苍劲了。据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雕刻工匠照着刻下来,工匠刻木时,竟吃惊地发现墨迹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当然,这种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人们只不过借此来形容王羲之所写的字笔力雄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传说,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9

王羲之从小就很爱书,他的基础好,实践丰富。

十二岁的时侯在父亲那得到一本关于书法的书,他天天抱着这本书钻研着,爱不释手。他的书法本来不错,经过这本书的研究,练起来更加有心得了。一个月后王羲之的书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看了很惊讶,在他的父亲面前称赞道:“王羲之的书法最近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大概是那本用笔技巧的书起的作用吧。”王羲之保持着这种刻苦勤奋的状态研究着各种学术,最后终于成了一代宗师。

后来晋帝请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祝词,众人看了他精妙绝伦的字体和酣畅淋漓的线条后无不惊呼称奇。到了第二年再看这块板的时侯,无论怎样都没办法把上面的墨字擦掉,后来用小刀削的时侯才发现那些墨汁渗透到木板的深度有三分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