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结构的经济分析(一)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的经济一直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况,无论从民富还是经济增长都是列入首位的。浙江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富民强省之路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本文重点分析浙江经济在形成过程中的产业状况,制造业的发展路程和今后浙江产业的发展路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演变 影响因素 产业升级

浙江产业结构的经济分析(一)

产业结构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实力不断的提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多年来居于全国前列。工业经济效益在全国中业保持着一点的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2006年,长三角16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55.0∶40.9调整为3.7∶55.0∶41.3,其中,浙江三者结构为5.9∶53.9∶40.2。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把各类产业分为三类,分别称为第一、二、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泛指服务业。一般来说,农业的比例越低,服务业的比例越高,说明经济越发达),而1978年的浙江产业比例为38.1:43.3:18.6。由数据可以知道,1978~2006年之间,浙江的发展重心倾向于工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的提升。浙江省产业结构多年来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产业开始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具体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由一下几个特点:
 从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3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8438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6288亿元,增长15.1%。人均GDP为316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975美元),增长11.6%的数据可知:1.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3.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从工业整体上来看:
中小型企业是浙江工业发展的主体。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是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占全部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7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8%,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其生产增长较快,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6%和20%;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7.4%,所占比重从上年的31.8%上升到3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分别为2271和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和23.4%。
劳动密集密集型传统产业是浙江工业的支柱。浙江劳动密集型工业中轻纺、机电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体育文化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化学纤维、普通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向出的一批产品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 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小商品成为浙江工业产品的核心。近些年支撑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产品都是些平常而简单的小商品: 服装皮革、低压电器、打火机等等。浙江小商品以小取胜、以量取胜、薄利多销, 由于高回报, 一跃而成为大市场, 成为国内名牌, 乃至世界第一。
浙江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优势。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形成了专业化竞争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嵊州领带、永康的小五金、乐清的低压电器、瑞安的汽摩配件等为代表,浙江省现在已有400多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区域,大大小小集群的总产值已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浙江产业结构的演变
 产业结构演变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后期,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升转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时期,主要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从浙江的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26年的发展,第一阶段的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第一阶段浙江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致走了四步。
第一步是1978—1984年。这是浙江工业化全面启动时期。工业增加值及第三产业比重经过几年的波动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
 第二步是1985—1991年。这是浙江工业化全面推进时期。这一阶段,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0%至30%的区间里继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下降,从1985年的29%下降到1991年的22.7% ;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4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并在1987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在1991年跃上30%的平台。这7年浙江的GDP从322.1亿元增长到1081.8亿元,按可比价计又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0.9%。
 第三步是1992年一2000年。这是浙江工业化全面扩张时期。9年问,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在
10%至20%的区间里继续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工业增加值比重快速提高,并在1998年达到54.3%和49.0%的历史最高点。这一阶段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全省GDP从1081.7亿元增长到6036.3亿元,按可比价计增长了2.42倍,年均增长14.6% .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 。
 第四步是2001年以来。这是浙江工业化全面提升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1年的
9.9%下降到2006年的5.9%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幅上升,2006年分别为53.9% 和40.2%。对照产业经济理论,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产业结构的演变总体上是符合规律的,但也存在着几个明显的约束因素。
浙江产业结构的限制
 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 得益于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部门转移到了第二产业部门, 但是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的相对变化较为缓慢。七八十年代, 浙江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业。这种状况延续至今, 纺织、机械和化工这三大工业部门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浙江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需求结构的变化缓慢, 其二是供给结构的变化缓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的产业结构不协调已日益明显,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主要有:
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 主要产业集中在以低技术含量、低档次为主要特征的浙江省传统产业、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 参与区域和全球产业分工水平较低, 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品牌形象薄弱, 产业链较短, 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WTO的加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浙江省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将逐渐减弱,而资源缺乏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劣势将日益显露出来。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 而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争端日益增多; 浙江人多、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基础性资源约束凸现, 一些地方片面追求产值和数量, 转变传统增长方式已成必然趋势。
城市化滞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严重偏低,制约了浙江省第一、二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增长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判断现代化进程的一项主要指标。若按"英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