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摘 要】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企业财务风险治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健全风险治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 预警分析; 风险治理; 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而当企业存在下列征兆时,便意味着财务风险变成了财务危机:一是企业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但是资产配置的活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现金净流量低;二是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三是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经协商进进重组的状态。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结构不公道,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资本结构的不公道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进资金,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靠很大。企业过分依靠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往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本钱加大。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熟悉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定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治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正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本钱,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治理系统假如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企业财务治理职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熟悉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治理职员缺乏风险意识,以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条件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