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试析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

  [论文摘要]文章以3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成功引进优秀师资的实例为基础,分别从用人标准、聘任程序以及聘后教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的启示:追求人才的适切性、开发校内的各种人才资源、注重高品质学术团队。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师资引进 师资管理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要提升质量实现快速发展,师资水平尤为关键,这已成为大学发展中的共识。当今各行各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才引进成为师资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让许多国内大学感到困扰的是,花费了很大的、财力,却没有引来真正力促学校大发展的人才,或者外来的人才聘用后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3所成功的研究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和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在人才标准、招聘程序以及聘后管理几个方面所显示出的独到之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会聚英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人才标准
  
  (一)共同追求人才的异质性,强调师资的“远缘杂交”
  人才的异质性是指教师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的多样性,尤其是学缘和地域结构的多样性。香港科大成立之初,教授招聘面向世界各地,所以,香港科大的教授都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国际知名学者,有自香港或到海外留学多年的华人学者,还有海外归来的内地留学生。而在美国,有名气的大学都严格规定或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不直接留用本校毕业生。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的聘用条例中明文规定:本校毕业生必须在其他院校工作5年才能回到母校受聘。英国沃里克大学1994年所聘36位教授中,12位当时在牛津剑桥任职,16位曾在牛津剑桥学习或任教,具有海外背景的研究员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做法使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形成了较强的异质性和流动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经验的共享。
  
  (二)遵循院校特点吸引特色人才
  一是强调认同和高成就动机。香港科大在创业初期,短短几年就会聚了一大批一流人才。这些主将的共同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在国外学习工作过,踌躇满志希望回国为祖国的大学发展做贡献,而香港科大的成立正好是个难得的契机。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就是,科大在90年代初为人院历经曲折最终找到丁邦新院士,从而奠定了人文学院今日的辉煌。二是开放宽容、注重潜力。沃里克大学创办30年之后就发展成英国最好的十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在招揽人才方面,它避开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的优势,将重点瞄准在老牌大学里受压制而渴望新的`自由发展空间的年轻学者,致力于打造一支创新、有活力、年轻和热情的教师队伍。三是思想开放、充满活力、多元学术背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唯一可以与哈佛和耶鲁等著名私立大学相抗衡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由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纳各种尖端人才,伯克利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较少思想束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充满活力而又训练有素。这样的科研队伍不仅能给大学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而且为大学带来了多彩的文化和多元的思维模式。
  
  二、招聘程序
  
  (一)公开发布招聘广告
  信息公开意味着人才来源广泛且质量优异的可能性。国外高校利用人才市场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发布招聘信息,如在专业会议或自己学院的庆祝会上进行宣传、专业杂志刊登、网络发布、教授推荐、委托猎头公司等。比较常用的发布信息的方式有四种:在报纸或专业杂志上刊登招聘广告,通知有关大学的研究生院,通知所有能提供候选人的高校或专业机构,在有关专业会议上公开招聘。
  
  (二)进行审查和面试
  审查过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是这几所大学的共同特征。根据人的,大学的招聘委员会首先决定给部分申请人发面试通知。香港科大一般会在所有应聘者中挑选出五六个申请者,然后对这些申请人进行面试,采用与聘任委员会人员进行座谈、作学术报告、与学生自由交流等形式,以测查申请人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主要目的。最后确定出两三个人,委员会对他们进行无记名投票,然后聘任委员会将投票结果递交系主任。投票结果和系主任的意见上交学院,由学院录用委员会复议,再由院长签署意见,再上报校级讨论、批准。
  
  (三)作出是否聘任的决定
  在多级聘任委员会制度中,各方力量要达到有效制衡,招聘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至关重要。科大校董会明文规定:助理教授由各院院长聘任,副教授由学术副校长聘任,正教授则由学术副校长推荐再由校长聘任。只有这些院长、副校长或校长同时认可了委员会的意见,招聘决定才能正式生效,这就使得权力在分散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