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

篇一:护理心理学论文

一.了解和学会应用护理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评估是应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心理学测验等多种心理学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学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将来要成为护士的我们首先要确定病人目前首要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评估目的。评估病人有无心理障碍,或是有无异常行为比如自杀、自伤行为。要了解被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就医的主诉、现病史、家族史及是否一有心理问题,是否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要对重点发现问题、特殊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在掌握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的病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可借助各种方法,如焦点问题访谈或心理测验,以及“作品”分析等方法。还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写出评估报告,得出初步结论,并对病人或家属及有关人员进行解释,以确定进一步问题处理的方案。

二.理解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实施原则包括动态实施原则和综合灵活原则,动态实施原则是病人心理活动随着环境、疾病进展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心理评估是个动态的过程,评估者需动态实时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综合灵活原则是对于已获得的病人资料要综合考虑,灵活分析。了解各种心理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不宜将评估结果绝对化,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结合其他评估方法综合判断分析。注意事项

1.心理评估人员的要求 ;

第一、评估者对待病人应热情、耐心、细致、尊重病人,同时必须采取严肃认真和审慎的工作态度。

第二、评估者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经过心理评估心理测验学方面的专门训练,熟悉各种评估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第三、评估者还应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心理评估学等,熟悉一般疾病特别是精神疾病的现象和诊断要点,以便于鉴别正常与异常的心理现象。

2.应用心理评估方法的注意事项;心理评估可以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设计、治疗效果评价以及行为发展方向提供客观的指标,因此,心理评估对于临床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评估者首先需掌握各类各类心理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准备评估的对象;其次,要熟练运用各种心理评估的方法及各种分析评估结果的方法,并对影响评估的因素有充分的认识;最后,要正确看待评价结果,联系实际情况客观解释结果。

三.理解临床护理心理评估基本方法

行为观察法:

(一)人的心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对于个体行为的客观观察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可观察行为的过程或者结果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其目的是描述临床行为表现、评估心理活动、监测行为变化,提供客观依据。

(二)行为观察的设计

观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的结果,为确保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设计一个观察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情境 对行为进行观察既可以在完全自然环境下进行,可以在实验室情境下进行,也可以在特殊环境下进行,在医院中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大多属于特殊情境下的观察。在不同观察情境下,同一观察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病得很严重,在工作单位的自然情境下仍然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事宜,而当进入医院在客人的陪同下见到医生就有可能退行到任何事都需依赖别人。因此评价观察结果时,就充分考虑观察情境对于结果的影响。

2.观察目标行为 在心理评估中,观察内容包括很多,例如,仪表、言谈举止、注意力、兴趣、各种情境下的应对行为等。而在实际观察中,必须根据评估目的明确观察目标行为,对准备观察的目标行为要给予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

3.观察时间 包括直接观察时间、观察次数、间隔时间及观察持续时间。直接观察的时间一般每次持续10~30分钟,避免因观察者疲劳对观察结果有影响;观察次数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一天内进行多次观察,则应分布在不同时段,以便较全面观察病人在不同时段、不同情境的行为表现及规律;如观察期跨越若干天,则每天数次观察的时间应保持一致。

4.观察资料记录

(1)叙述性记录:可采用录音、录像、笔记或联合使用的方法进行客观记录,也可按观察时间顺序做简单记录表,记录重要观察指标。

(2)评定性记录:根据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观察记录,例如,记录“疼痛等级3,焦虑等级2”

(3)间隔性记录:也称为时间间隔样本,指在观察中有规律地每隔同样长短时间便观察和记录一次,这种记录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目标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间隔时间根据研究需要和目标行为性质而定。

(4)事件记录:也称事件样本,记录在一次观察期间,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频率,这种记录方法常和时间间隔记录结合使用,较多在条件控制较好的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应用。

(5)特殊事件记录:观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事件,对于那些不同程度干扰目标行为的事件,观察者应详细记录这些特殊事件,并分析这些特殊事件对目标行为产生的影响。

(三)行为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行为观察结果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在进行行为观察时观察者就注意事项:

1.观察者就尽可能客观、系统、全面而准确地观察目标行为,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做到“客观”,分清是客观的描述还是自己的感觉、反应。

2.观察都应认识到自己对被观察者的整体印象,评价自己的主观判断是否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

3.观察者需控制自己,不对那些与目标行为关系不大的特殊行为和突发事件发生兴趣。

4.对于与自己年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相差悬殊的人,观察者在分析结果时应尽可能从被观察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5.观察者结果尽量采用描述性方式记录目标行为,避免使用解释方式;对观察行为的产生原因需进行合理探索和解释。

(四)行为观察法与其他心理评估方法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点:直观、真实、简便易行。

缺点:单一、不客观。

临床访谈法:

访谈,是访谈者(临床工作者)与来访者(病人或来访者)之间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会晤,是访谈者收集信息、诊断评估和治疗干预的基本沟通手段。作为临床沟通的专门技术,临床访谈与日常交谈有本质的区别。访谈的目的很明确,内容及方法都是围绕目标组织设计的。

一般而言,访谈者需要通过访谈了解来访者的一般情况、来访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更需通过访谈来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访谈现来访者建立起协调的关系,以保证心理测验及随后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顺利开展。

(一)访谈的内容

1.一般性资料访谈的内容 访谈初期的目标是获得一般性资料,即来访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基本病情资料。访谈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一个半定式的访谈检查表,按照规律逐一访谈。

2.心理评估资料访谈的内容 在一般问题和病史访谈后,常常要进一步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检查,这是更加特殊的专业化的心理诊断性访谈。心理诊断性访谈主要围绕病史采集和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及诊断需要的资料进行。在进行心理护理前,我们也必须进行心理心理诊断,虽然不像精神科工程师和临床心理学家那样必须详细地对来访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但也有必要对其主要精神状况作粗略的检查。在一般问题和病史访谈后,根据需要可进行心理(精神)精神状况检查,主要包括感知阶段思维障碍、智力、定向、注意和记忆、情绪表现、行为方式和仪表、自知力等。

(二)访谈的策略和技巧

1.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访谈者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接受且温暖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到安全、被人理解且不担心受到评判。访谈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下方面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

(1)访谈者保持自然、放松和积极关注的姿势。

(2)用友好的接纳的方式交谈,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3)说话的声调平静、温和、富有感染力。

(4)努力使访谈成为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不轻易中断来访者的谈话,对于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都做出适当的反应。

(5)及时发现来访者由于担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鼓励、安慰他们,打消来访者的顾虑。

2.注意倾听的技巧 耐心、专注、诚恳地倾听来访者的表述是访谈取得成效的关键。倾听时就把握四个要点:距离、姿态、举止和应答。适宜的角度和距离、身体稍前倾的姿势、适当的点头微笑、注视,适度赞许和肯定性语言等,由此体现访谈者对来访者的接纳、肯定、关注、鼓励等感情。优秀的倾听者不但在访谈中注意到来访者说了“什么”,而且还通过他们的声音、表情和姿势注意到来访者“如何”说,通过来访者所讲出来的内容察觉到他们尚未说出的感觉和问题。访谈中访谈者要不断反省自己,调整思维、感觉和行为,使访谈过程轻松融洽。

良好的倾听要求访谈者不仅要注意来访者,而且也要注意自己.当访谈展开时,访谈者要时刻反省自己的需要/价值和标准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访谈技术以及所形成的对来访

篇二:护理心理学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进入21世纪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到如今,全国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社。而老龄化的社会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出现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免疫功能低下等。随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等。与此同时,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也逐年增高,要使老年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健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护理技巧显得紧迫起来。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心理护理挑战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就导致了大量老年人生命长度大大增加,这是社会发展的可喜表现。但是与此同时,大量老年人也给我们护理心理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这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如今心理护理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拥有最佳的身心状态。心理护理的形式分为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前者是指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患者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后者是指在护理过程每个环节中,护理人员的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是指帮助患者在其自身的条件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即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能运用护理手段,控制影响患者消极的因素,帮助在各种状态下的患者都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从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来看,他们在这方面的确有巨大的需求。在我看来,这种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并不比普通护理工作难度低,反而是老年人的现实状况更需要我们的这种心理护理。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该如何去做呢?

下面是我对如何进行老年心理护理的看法。

1:我们应定期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讲座 首先我们要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的客观现实。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器官 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良,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退,因而有更多患慢性疾病的机会。如听力下降、反应迟钝、近期记忆减退,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所致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蠕动减弱,因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等。因此,

我们护理心理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向老年人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以此帮助老 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最好定期开展有关老年人的心理教育讲座,帮助老年人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要求他们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从而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老年人各种心理问题的目的。

2:我们应该尽力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众所周知,老年人易产生情绪、性格、与人交往改变,智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躯体不适、易怒、依赖性强、判断力差、多疑、过于敏感、情绪古怪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护士要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和热情的关怀来减少老年人的精神刺激! 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中的问题!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我们护理心理工作者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当然,除了语言交流外,护士还可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和搀扶老人走路等。我们还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如果老年人的社会身份有较大变化,他们所出现的情绪也会有较大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他们的情绪疏导。

3:我们应该了解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护理需求

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有着比年轻人更加紧迫的心理,少数老年患者还会对医院对护士有着抵触心理,这往往是多次就医无效的结果。有很多突然发病、初诊的老年患者,他们平时身体比较健康,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不了,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他耐心细致的进行全面检查、诊治。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祈求得到照顾的心理,而且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此时护士应热情接诊,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化的信息。还有一些多次复诊、诊断仍未明确的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常常表现为坐卧不安或来回走动,不断询问与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急于想知道诊断治疗过程、医生 医术是否高明等情况。各种化验或仪器检查使他们加重了紧张感。此种患者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护士应主动迎接和引导,耐心解释,协助出诊医生使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满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给予心理安慰,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营造温馨和谐的就诊环境。

4:我们要想办法增强老年人的治病信心

从医学上讲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拼搏精神,从而产生顽强的意志。只有保持坦然的心境和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从而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 事实上,有很多老年人对治病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大多数是来回复诊或者是得了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他们对治好病不抱有希望,甚至是不再遵循医嘱。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老年人改变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更多的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主要是增强他们对治愈自身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 5: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仪表、举止和态度都会留给病人深刻的印象。护士的言行对病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老年人更要注意礼貌和尊重,并有同情心,帮助病人排忧解难以减轻病人痛苦,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然后我们的各种操作要准确、娴熟。门诊护士应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制度、准确到位,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 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治效果。其次呢我们要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旧。一般来说老年患者非常重视情感流,护士在施治的过程中应讲究语言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最后呢我们要时刻保持仪表端庄、语言和蔼、热情接诊、亲切自然。视患者如亲人,给予患者温馨的照顾,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 感染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消除其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

小结: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虚弱、家庭的变故、离开工作岗位等多种因素,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忧虑、悲观、孤独、对疾病的恐惧等。因此,要鼓励老年人坚持锻炼身体及用脑,保持家庭和睦,保持心境开朗。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尊重、关心老年人,引导老年人的心理向积极的向改变。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重视对他们的心理护理,这样可以排除老年病人的紧张心情和孤独寂寞感,抓住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因人施护,护理效果常是显著的,同时也可以调整他们的情绪,增进护患间的关系和信任度,使老年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恢复健康。 总之,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除了提供功能性护理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特点,取得病人的配合,充分保障病人的康复,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龚世珍.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35-36.

2:周建英,郝原英,胡亚静,&邢海华.老年人的健康与心理护理. 护理研究, 17

3:杨卫平.(20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中国健康月刊:a(2), 129-129.

4:张文艳. (2012). 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322-324

5:苏士云. (2008).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吉林医学, 1171-1171. 10(10), 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