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应尽快与语文课程改革接轨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它给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提出了如何适应改革需要培养合格语文教师的严峻课题。目前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远远滞后于课程改革,应尽快进行调整、改革。

笔者近日在滦平县参加了一次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优质课评选活动,感触很深。本次评优课活动的选手大部分是我校中文系毕业生,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专业素质和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但是,多数教师显然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不十分清楚或理论上理解,但却不知如何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最重要的是他们普遍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虽然老师们大多经过精心的准备,课上得胸有成竹,花样翻新,一会儿多媒体展示,一会声情并茂的名家朗诵,一会儿音乐声悠然响起,时而学生辩论,时而小组讨论……,但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甚至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课上学生始终是看客,是服务于老师每个教学环节的道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没有体现新课标积极提倡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品质的教学要求。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人课程改革的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师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和方法的改变。这种改变当然也使培养语文教师的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面临着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合格教师这一严峻课题。然而目前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却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标准,如不尽快进行改革和调整,我们的毕业生将不能面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不同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已被“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所取代;对一节课的评价标准也变为注重“主体参与”,即把学生当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照本宣科,将文本主题、思想感情灌输给学生的`是平庸的老师;吃透文本的基础上,以权威的姿态,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思路,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老师是一般的老师;只有在深谙文本读写规律,但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在互动对话中,将学生认识引向深人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请看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陈钟粱先生的一节语文课《风筝》:

师: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质。为什么会产生矛质呢?从第三自然段看起,看看两兄弟之间的矛质是怎样产生的。

生:文章中“我”非常讨厌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而小弟却非常喜欢风筝。

师:文中用的是“讨厌”吗?

生:是“嫌恶”。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生:用“嫌恶”比“讨厌”程度严重多了。说明“我”不是一般的讨厌风筝,而是极其“讨厌”

[1][2][3]下一页

试析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应尽快与语文课程改革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