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用卡在校园的营销

浅谈信用卡在校园的营销
[摘 要]信用卡在中国发展很快。信用卡代表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是一块可以开发的领地,信用卡在校园里营销是很有意义的事。文章描述了信用卡在全国的使用现状,分析研究了信用卡进入校园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根据分析和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营销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高校;营销策略
    
  一、信用卡的使用现状
  
  (一)国内使用信用卡的现状
  信用卡从产生到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最早的名称,叫“购物卡”[1]。最早是为了招揽顾客,美国运通石油公司在1924年,首次推出了油品欠账卡,客户可以凭卡赊账购油,这是早期的银行卡的雏形。在国外,信用卡的业务收入已经占整个银行收入的30%左右,而我国信用卡收益仅占总收益的3%。从3%到30%,中国的信用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自1986年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银行卡——人民币长城信用卡以来,我国信用卡的发展已经进入增长阶段。截至2002年9月末,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4.69亿张,比2001年末增长22% ,其中符合统一标准的银联卡6027万张,占新增发卡量的70%。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2年l~9月银行卡交易总额为105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 ,其中直接消费金额1495?7亿元,增长58% ;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6483亿元, 比2001年末增加1963亿元。增长49% ;随着中围银联公司的成立和跨行交易成功率的提高,银行卡跨行交易量大幅增长,2003年1~9月交易金额为1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2%。截至2003年3月底中国市场已经发行5?36亿张银行卡,其中贷计卡为130万张左右。2005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发卡量达到1200万张。
  信用卡市场涉及到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三方。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同时,特约商户的数量也在增加。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可受理信用卡的特约商户约有20万家,不到全国总商户的3%。而2005年,全国684个城市已经实现联网通用,特约商户接近30万家,安装POS47万多台、ATM6.2万台。同时香港地区已经达到ATM1100台、13000台POS能够办理人民币卡[2]。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卡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04年城市居民银行卡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透支功能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透支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和应急支出,透支的频度和额度都不高。
  
  (二)高校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04年,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达2000多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33万人、在学研究生82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4倍和2.7倍,位居世界之最。2005年,对北京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高校中,已经有30.3%的大学生持有并使用了信用卡。
  
  二、营销分析与研究
  
  (一)校园的市场优势
  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规模的大小是由具有需求、拥有他人所需的资源且愿以这些资源交换其所需的人数而定。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成比例增长,目前在校总人数已经达到世界之最,可见规模之庞大。在一次对北京高校6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58%的学子对拥有自己的信用卡表示出强烈的渴望。信用卡的使用需要消费者具有“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的想法,而高校大学生易接受这样的消费观念,所以使用信用卡的人数会增加。
   由于高校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图1表明了地方高校学生每月生活消费额的分配。从表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每月生活消费小于200元的占学生总数的16.2%,每月消费在200~400元之间的占35.8%,每月消费消费400~600元的占33.4%,每月消费600元以上的占11.9%。可见,高校学生每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据统计,地方大学生年消费最高的达到了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