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管理路径

导语: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民营企业主而言,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流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优化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关键。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路径

民营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也因此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我国,民营企业为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同时民营企业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对我国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新经济形式下,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媒体反映过度等因素联合起来,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陷入异常困难的局面。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约为3年,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平均寿命相比过于短暂。研究表明导致民营企业生存力不强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管理者的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竞争力与规模不成正比。目前,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学者们尚未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明确的观点,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应当随经营环境作出及时的调整以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新经济形式下,民营企业应当如何根据自身不同的经营阶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具有特殊性,其生产管理模式不受计划经济框架的约束,与市场更为贴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例如:海尔、华为等成功典范,但同时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有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夭折了,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顺利度过起步阶段,但在后期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企业失去方向,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企业的管理模式,调整生产结构,导致企业经营困难,逐渐衰落,最终走向失败。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根据现状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单一的家族管理模式。客观来说,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它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关系基础上的,拥有极强的内部凝聚力与团结力,并且管理层结构简单,层面少,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低。然而,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的特定环境,当民营企业内部的各要素不能很好地配合时,家族管理模式的作用效果将会被削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2.对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其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家们却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的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充分地意识到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有的企业家则仍然停留在过去成功的管理经验中,认为自身的管理水平很高,逐渐滋生盲目自大的心理,不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进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民营企业家选择管理模式有较强的盲目性。民营企业家相对来说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因此,民营企业家们在选择管理模式时大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首先,民营企业家对于管理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不是很了解,在选择管理模式时通常是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或直接照搬某个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已经知道,无论何种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环境,只有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因素都处于最佳的匹配状态时,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应。

其次,民营在选择管理模式时除了要对管理模式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还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发展所处的阶段,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现实情况是,很多民营企业家们并不清楚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盲目引进所谓先进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模式与发展阶段不相符,管理效应大打折扣,甚至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4.民营企业管理随意性较强。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累积经验与发展规律,最终形成的一套有效的规则体系,因此,如果企业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对管理模式的借鉴性也就越强。然而,就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民营企业主掌握了绝对的自主权,管理企业通常是靠其个人以往的成功经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此外,民营企业对员工的奖惩措施基本取决于民营企业主的个人意愿,随意性较强。这种缺乏有效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企业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内部、外部凝聚力涣散,一旦某些重要人物离开,整个企业都将面临着瓦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