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词汇及与之相应的语法表达形式传播迅速并不断发展更新,同时也使语言得以丰富。然而随着语境的改变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许多词汇在词性和词义上发生转变。该文以“暴”系词汇入手,浅析其语法化现象及其动因。

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关键词:网络词汇;语法化;“暴”

“‘语法化’( grammaticalization ) 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沈家煊 1994: 17)“早在13世纪,元朝人周伯琦在《六书证伪》中说‘大抵古人之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王素珍 2007: 29)“一般来说,语法化现象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刘绍忠、张平 2004: 43)

在网络话语类型中,一些词汇如“暴”、“超”、“狂”、“巨”等似乎都有实词虚化的倾向。本文以“暴”字为例来解释这一现象。

1、“暴”之语法化现象

1.1 “暴”的起源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暴”字。 暴,晞也,从日出米。段玉裁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这说明“暴”字的本义是“晒”,读作“pù(四声)”。例如:

(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之上》)

(2)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孟子.滕文公上》)

(3)冬曝其日,夏濯其泉。(陶潜《自祭文》)

例(3)中为“曝”为“暴”后来的义项。但“暴”字作为“晒”的意义并未消失。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有言:“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这时的“暴”字已经与“晒”字连用。

1.2“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根据《辞海》等字典的解释,自春秋时期至今,“暴”有以下义项:

(1)动词

1)糟蹋,损害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离娄上》)

2)暴露

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孟子》)

3)欺凌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国语》)

4)侵害

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贞符》)

5)轻慢

何其暴而不敬也?(《吕氏春秋》)

6)空手搏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7)劫夺

回纥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新唐书》)

8)突出出来

急得头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2)形容词

1)突然而猛烈的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2)脾气过分急躁的

为我平生性子暴躁,路见不平,便与人厮打。(《伍员吹箫》)

3)凶恶残暴的

其次赏贤而罚暴。(《淮南子.主术训》)

4)巨大的

暴利

5)短促的

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大戴礼记.保博》)

6)快速的

人言风怒未渠央,我观暴忽势不长。(《秋夜周中诗》)

7)突起的

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海河,暴暴如丘山。(《荀子.强国》)

(3)副词

1)突然

今暴得大名,不详。(《史记.项羽本记》)

2)残酷地

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新唐书》)

3)急切地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荀子.强国》)

4)过度地,过分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诚,不如师婢之指挥。(《颜氏家训.序致》)

众皆尤其暴谑。不数日,钦圣抱疾而卒。(《司马温公诗话》)

(4)名词

1)古代行政单位名称,方六里之地为暴。又为古代居民点名称,五十家为暴。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管子》)

2)古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春秋》)

3)晴天骤起的大风

日出而风谓之暴。(《尔雅.释天》)

4)沙尘暴

由以上用例可知,“暴”字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实义词,只有在《颜氏家训》“禁童子之暴谑”中它作了类似于程度副词的成分,《新华大字典》上解释“暴谑”为“戏谑过度”。然而在“众皆尤其暴谑”中,“暴谑”前面加了“尤其”二字,说明“暴”没有单独作为程度副词使用。据此尚不能判断“暴”字有虚化为程度副词的倾向。

2、“暴”之语法化讨论

随着网络的兴起,“暴”字的频繁使用且其用法是以往所未见的。最初“暴”字以“暴寒”一词出现在网络上。“寒”在网络上是“惊叹”之意,那么“暴寒”就是“十分惊叹”。显然,这里的“暴”只能作程度副词来理解。这是否意味着“暴”字又有了虚化为程度副词的倾向?

根据百度搜索与“暴”字相关的词语,其中作为“暴冷”来用的有“暴冷门”的意思,也有一部分是气象方面的术语,由句义判断,应该是“突然变冷”的意思,也就是说“暴冷”是作为副词“突然”而非“很”来用的。例如:南方暴冷北方无雪,专家揭秘今冬为何又冷又干。在日志或论坛上也有很多网民说“今天暴冷”或“暴冷的一天”,笔者不认为它们都表示“突然变冷”的意思。首先,网民并非都知道“暴冷”有作为气象术语的含义;其次,假使网民知道有这层含义,那么可以推断出网民使用“暴冷的一天”是表达“突然变冷的一天”,这样的表达不是很别扭吗?再者即使网民有表达“突然变冷”的意思,不可否认的是这“突然变冷的一天”同样也是非常冷的,也就是说,在这些句子里,“暴冷”有表示冷的程度之义。此外,在另一个例子里,“暴”完全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如“暴冷的笑话”,这里的“暴”字显然是修饰“冷”的,大概只能作“很”或“非常”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