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歧视;“职业生涯”规划

关于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高校工作的顺利展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社会和谐。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是毕业生供需双方在总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就业的供给方、毕业生及就业的需求方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一)毕业生供需矛盾严重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毕业生规模由于高校的逐年扩招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40万人,2006年为4l3万,2007为495万人,而2008年将达~11559万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比较低,因而我国的劳动力需求并没有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而相应增长。而且毕业生只是构成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对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从供需的结构来看,目前高校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校对专业的设置更多的是以本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校的发展为基础,而很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来设置,这导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专业设置具有趋同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的设置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的时滞性,由于毕业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高校的专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当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加巨了这种结构性的矛盾。

(二)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存在就业歧视

由于毕业生供大于求,导致了我国毕业生需求方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存在着就业歧视。这表现在:一方面,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用人单位片面追求学历,造成学历的“挤出效应”明显,即用人单位用研究生代替本科生,用本科生代替专科生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性别、户籍、相貌等方面的歧视,具体表现为喜欢招收男性而拒绝女性,喜欢招收本地毕业生而拒绝外地毕业生,喜欢招收相貌较好的而拒绝相貌相对较差的毕业生,这都给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就业观

大学生作为毕业生供需矛盾的供给方在自己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就业观,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这表现为有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很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工资待遇,不愿到不发达地区、小城市、工作比较艰苦的单位去工作;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毕业生一心想到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去私人企业工作;由于对学历的过分崇拜,一些毕业生不能够认清自身情况,在自己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也要考研,不愿到社会去找工作,这些不正常的就业观直接导致了“有业不就”现象的出现,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

我国的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影响了毕业生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表现为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着诸如户口和指标方面的限制,大学毕业生不能以公平的地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自由流动,从而不能合理地达到供需之间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的供求信息不对称,表现为用人单位不能完全掌握自己想要的毕业生的相关信息,毕业生也不能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因此形成了用人单位的“空岗”和毕业生“失业”并存的现象,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采取的对策

毕业生就业问题简单化就是供需之间的合理配置,只要供需双方能够达到合理配置,供需双方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得以消除,毕业生就业工作就自然得到成功解决,从以上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全程化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根据当年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展开的,开展的就业指导也是在毕业生就业的当年组织,就业指导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的介绍,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狭窄,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总体的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以专业设置为起点,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就业指导为中心,以职业教育为终点,全面、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体表现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应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本校所设的专业,专业的设置应该灵活地增减,而不应该一成不变地以本校的师资力量为基础,应避免重复建设。在大学新生中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个性化的职业理念。在大二和大三阶段,高等院校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做好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准备。毕业生就业当年,高校应该对毕业生进行求职训练,以讲座、座谈等形势提高毕业生在礼仪和面试上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促成毕业生就业。在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时,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基础素质教育,以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融入社会。

(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全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