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素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论幼儿素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摘要: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人的素质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人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分阶段的系统工程,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概括说,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儿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开发,这是人一生发展的智力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积累,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基础阶段;第三阶段是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应用阶段;第四阶段是成年中后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用智力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创新阶段。不论是知识积累、实践还是创新,都是以人的智力为基础的,智力的高低决定了将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而智力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幼儿期,因而,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人们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因为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的对立面是应试教育。幼儿教育谈不到考试、升学,所以很多人不重视幼儿素质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从幼儿发展的特点来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据关于思维发展关键年龄的.研究表明,人自从出生直至思维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了六个发展飞跃期,其中三个思维发展飞跃期处于学前阶段。儿童出生八九个月后,直观行动思维开始发展,为第一个飞跃期。二至三岁儿童,由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转折,为第二个飞跃期。五岁至六岁儿童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第三个飞跃期。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作用,也是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如在一项对超常儿童55人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在素质上固然有一定优异之处,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促使他们智力发展较好,并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没有教育和环境这个条件,超常是难以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超常儿童不只是天生的。遗传素质的优异只为超常儿童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和教育,即使遗传素质好,也不可能成长为超常儿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等以上的智力,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如果注意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就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超常儿童。超常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如果教育不当或缺乏进一步的开发与培养,早期发展超常的儿童也会丧失其优势,成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伤仲勇”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适合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都是极端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就学校而言,我国教育处于世界前列,获得连续多年的中学生奥林匹克大奖就是见证。而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发明、创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不是知识教育第一,而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第一。我们相反,知识教育第一。知识再多,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能力,它只是知识而已,不会再生。不会再生的知识是毫无意义的知识。
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个性素质。这种素质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但决不是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只要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与知识的多少不成比例。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智力是它的支撑点。智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幼儿期,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