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艺术教育不仅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强化思维的灵活性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也是弥补升学教育带来的人才培养缺陷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人格,具有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具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艺术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众多学者多着重在艺术教育的意义与重要地位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育的从教者,愿从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方面与同行“论剑”。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一、用真情实感打动、吸引学生,令其有强烈自觉学习的欲望

艺术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用灌输和强迫的方法,只能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式,才能让受教育者用心灵去体会艺术之美,才能荡涤其心灵,健全其人格,陶冶其情操,达到育人之效果。其次,高校艺术教育重在审美教育,而不能仅仅是作为技能来学习,仅仅要教会受教育者使用艺术工具就大错特错了,那只能是小学生的乐器知识教育。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要立足培养其审美能力,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人格,培养其具有高尚的情操。

艺术本身就是情感升华的产物,倾注情感、投入生命激情进行的艺术教育,才会感动受教育者,打动并吸引他们,令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否投入真情决定了教育的效果。真诚的传授与表达作品内涵,做到忠实于作者原本的意图,不拔高也不贬损,就要充分理解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欣赏一首乐曲时,首先介绍曲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去多听,互相交流,不用好坏高低评判学生的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品表达的作者的心境,这样才能做到真诚。

情感有善美、恶丑之分,教师就要用人格的力量、真实的情感表达对艺术作品中善良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表达出对邪恶丑陋情感的唾弃,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自觉地追求善良与美好的艺术,也就是追求善良与美好的人生,自觉地压抑、唾弃邪恶与丑陋的情感。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这正是每一位老师应做到的。这样的教育理念更应在艺术教育中去贯彻。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视其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主动创造、创新的欲望,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的文化互动,达到自身提高、发展的目的。这样的教育就是开放式的教育。

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拘泥于规范。过于规范、讲逻辑程序就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原则。所以艺术教育最适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面对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郭沫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当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力——即学习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时代急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激发学生的原创力,去领悟、创作艺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由精神、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交响乐,就要安排学生进音乐厅聆听,才能取得震撼效果,才能感受音乐思维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讲授流行音乐,就把学生带进量贩式卡拉OK厅,让学生抒发情感,体会激情的.张扬;讲美术作品一定要让学生去美术馆,去欣赏艺术作品,参悟直觉,锻炼想象力;讲话剧就要把学生带进剧院,并且要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在学生们参与角色的过程中,就是激发学生原创力的过程,对其人生态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艺术课程体系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实施通识教育

进入21世纪,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社会对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和功利性倾向提出了批评和质疑,通识教育改革应运而生。通识教育就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即“通”“宽”“全”式的博雅教育,艺术类课程是其重要内容。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艺术专长,就要求高校艺术课程体系越宽泛越好,音乐、舞蹈、美术、雕塑、书法、戏曲、话剧、影视欣赏、文学、手工工艺品制作等等,要有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

笔者经过多年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建议在普通高校设置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即将各艺术门类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达到净化心灵和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这种综合并不是要抹杀学科的独立性,不顾及师资、学校的现有情况,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一学科的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综合性艺术课程可以统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门艺术学科的内容,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它不是内容上量的增加,也不是搞一个大拼盘,它是质的变化,它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音乐和美术),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线索组织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四、大量开展社团活动,为艺术爱好者铺设展示与提高自我的舞台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方法。艺术的魅力在于舞台和剧场的亲身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领悟和体验有着质的差别;在剧场外和剧场内有着鲜明的对比。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具有特长的学生展示才华、体验艺术的魅力并锻炼自身。

笔者多年来也负责学生的社团活动,亲身体会到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队的学生在校园歌手大奖赛、校园艺术节、“一二·九”合唱比赛上都是主力军;书法协会、绘画协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展示的作品水平惊人;文学社、诗歌协会会员在所创办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后,对其自身又是莫大的激励。仅就一场演出而言,这些学生不仅要登台表演,还要进行艺术指导、组织排练,还要负责指挥、导演、舞台监督、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对学生自身锻炼和提高极大。笔者所指导过的数届社团骨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单位里优秀的人才,也说明大学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五、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

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不仅要有艺术专长,还要有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不仅以教为主,还要不断提高,并进行定期培训、进修。高水准的师资是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优良效果的保证。

同时,艺术教育必须具备高水准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要建设良好的多媒体视听教室和学生社团活动场所,要购置各种乐器以及绘画、书法、舞蹈等必备的道具。要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就要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每年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有保障,还要逐年增加,要把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看作是人才培养必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燕 《艺术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原载于《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2]张道一《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原载于《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第2期

[3]郭声健《什么是艺术教育》,原载于《中国音乐教育》, 1996年第1期

[4]张再兴《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原载于《中国高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5]刘经南《研究型大学教育理念之思考》,原载于《中国高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6]《书法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7]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