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算化人才知识结构的,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部和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将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会计电算化”一词在我国会计界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不论是会计界还是实务界,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在高校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一门或多门“会计电算化”类似的课程,作为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教学。但相对于当前对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急需的情况,其效果仍很不尽如人意,故很有的必要。

一、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人才及其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一)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
系统分析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理论;
系统设计员应精通以下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系统开发、系统软件、计算机语言、财会业务;
系统管理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系统开发、计算机知识、数据处理知识、项目管理。

(二)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
系统编程员应精通以下知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知识、财会业务、系统开发及软件;
硬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无线电基础;
软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系统开发与程序设计。

(三)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
操作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数据录入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基础、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会计学、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随着“知识”的蓬勃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大学会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应该看到,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体现在: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质上还是处在会计核算的水平上,各行各业发展也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在全国上下实施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热潮中,培养大批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的`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到高等学校的身上。高等院校承担着有计划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任务,这个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建设才能顺利完成。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

从教育系统的视角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环境方面
会计电算化教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的到来,电子商务、财务软件的普及及入世的冲击,造成我国经济体制、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变化;2.高时代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高额成本,造成教育部门、民间职业团体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3.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缺少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因而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不明确,紧迫感不强,人才培养的速度滞后于职业界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