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

试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


  论文摘要:微博渗透着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微博的特点,探讨了科学应对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即转变观念,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勇于接受批评;加强沟通对话,推行实名制;既秉承“学生路线”,又加强意见领袖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微博;意识形态;谣言;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1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表示,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3亿人。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表达,对整个社会乃至政治生活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011年发生的几个大事件几乎都与微博有着紧密的关联。难怪有人说:一张照片、三言两语、几秒之间,我们就可以围观中国。微博时代的到来,悄悄改变着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微博给学校搭建了一个快捷、方便、零成本的宣传平台,能较好地体现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性、交互性。微博可以用来搜集大学生热门的舆情信息,可以借助微博连接学生的闲暇生活,可以基于微博构筑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微博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

  一、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增加学生思政引导的难度
  众所周知,微博有140个字的表达限制,这决定了微博表达的碎片化。很多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在于表达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在这种碎片化、情绪化信息主导的环境中,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对事物全面、客观、理性、深入的判断。微博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主要上网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大学生对其产生过度的依赖和迷恋,成为所谓的“微博控”。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生活和学习随意性大。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利益问题都集中呈现在微博这个“拟态社会”中。于是在微博上利用谣言攻击别人、侵犯个人隐私、宣泄情绪乃至谋取利益的行为就变得比较普遍。甚至国外一些反华势力也借助微博开展反华活动。比如2011年2月“美国之音”宣布停止对华广播,将这部分人员、资金等资源都投入到以微博和社交网络为“主阵地”的对华网络新媒体传播攻势中。
  (二)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微博”的便捷、实时在线、即时互动等特点助长了一种快速消费、快速遗忘,速生速死的快餐式文化。大学生越来越讲究生活效率,也越来越缺乏耐心,尤其缺乏对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的耐心。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如学生越来越没有耐心参加重大会议、听学术报告和讲座等;面对面的师生个别谈话方式也会受到学生的无声反抗,使教育者无言以对。部分偏好形式主义的教育者组织的活动在大学生中没有市场。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教师的权威在逐渐消解,师道尊严也逐渐失落。
  (三)“微博时代”也是“谣言时代”
  微博上人人都能“发布新闻”,微博属于低成本的传播形态,造谣成本几乎为零。目前微博实名认证尚未普遍推行,匿名且不负责任的“微传播”,给各种错误思想的扩散创造了机会。这使得微博成为谣言的温床和源头,微博上谣言层出不穷。如“东华大学食堂风扇削死学生事件”、“金庸去世事件”等等。有些大学生在明知是谣言的情况下还保持沉默,甚至乐此不彼地去转发传谣。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它涉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辨别力等问题。

  二、微博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而不漠视微博
  1、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微博不仅是微博,也存在意识形态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无所不在,一条微博、一个小游戏、一篇跟帖、一张图片,都可能暗含意识形态。当前一些大学生对我们国家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全无概念,所以迫切需要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