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I与学习活动,自主获得知识并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发展能力,培养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每位教师教学观念也不断更新,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对初中化学科来讲,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更是迫切。怎样减轻学生的负担,怎样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质量,可以说是每个初中化学老师都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备课,为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做好准备
  
  (一)了解学生实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没有了解,谈何去教?我看了2012年1O月14日《泉Jl}I晚报》一篇《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文章后深有感触。文章大意是这样:教师上课想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自己获得我们传统的教学情感,就让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结果变成了什么是缸?有多大?能装多少水?很坚固吗?他能砸破吗?最终教师无法控制课堂教学。这文章所谈情境的真实与否且不稽考,如果现实的课堂如文章所谈课堂,那么该课堂还能有效实施教学吗?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适当地了解。这对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教学,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用什么样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才能有效是相当关键的。
  
  (二)界定教学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钻研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参考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进行教学内容处理,甚至是调整同一章节的教学顺序。然后,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准确界定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教学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这节课在初中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知识层次。这是我们对这节课进行有效教学的依据。如上教版初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程标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界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②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提出问题及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 让学生积极地交流讨论,并充分调动其想像能力,构建其微粒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粒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
  重点: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难点:能用微观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就必须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能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我们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点。
  
  (三)预见学生学习情况课前备课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预见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考虑如何处理这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秩序,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大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来得到微粒在不断地运动。BMSCs 的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但学生肯定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氨水不变红?教师如果没有事先有去准备,马虎应付,学生会有兴趣听完你的课吗?这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处理好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微粒运动速率影响因素、微粒间力的问题等等。上课时教师必须作到心中有数,且能自如地把握深度与广度,既让学生有一些了解,又不能让他们一直在那里纠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为后续学习留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