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学精神 培养路径

浅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论文摘要: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是项相对艰巨的工作,本文从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从实践环节中培养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等途径,为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风貌提出建议。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善”,而“求善”的基础是求真,不真便无以谈善。故,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便成为我国的首要目标。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何谓科学精神?胡适先生说:“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①但不仅在于求真理,他在《少年中国之精神》一文中提到少年中国的人生观:“第一须有批评的精神,第二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第三须有协进的观念。”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将“科学精神”为三个方面:①不盲从,不附和,以理智为依归。②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③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从这两位教育家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科学精神大致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1.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
  “求知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最大要求。……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同时“真理是深藏在事物之中的;你不去寻求探讨,他决不会露面。”①如何探索?这需要求真务实、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不能单凭直觉,需要在科学活动中保持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以系统、严格的观察实践和严密的推理为依据,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对于易陷入于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井存有戒心和疑惧”,合理的存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也是批判精神的先导,没有合理的存疑,就没有科学客观的批判;批评则是在合理质疑的基础上去重新估定,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3.相互协作、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
  任何一项伟大科学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众多人相互协作、努力拼搏和敢于付出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团队意识也是科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4.不畏艰苦、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
  创新促使科学不断进步发展,创新的动力依赖于不畏艰苦、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奋发向上、勤奋不息地开拓创新,充分体现了人类运用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基于其起步晚,办学基础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科学精神缺失情况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其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学生若仅是掌握专业知识,而缺少以科学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独立人格,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可能在面对权威时不盲从,不附和,更谈不上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二,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起步都较晚,办学基础先天不足,要想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仅是硬件设施上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竞争,即大学精神打造上的比拼。所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紧迫。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外在表现
  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学精神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纯洁的求真精神
  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有噱头的科研项目就争着研究研究,没有噱头便不屑一顾。再加之社会各行业准入门槛都是各式各样的专业资质证书,而不看个人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扼杀了大学生追求科学知识的纯洁初衷,让他们在盲目地为文凭和学历急功近利的同时,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
  2.缺乏敢于批判质疑的意识
  有质疑批判的精神才能有所创新,而部分学生恰巧缺乏这样的科学精神。他们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纯粹被动地位,没有独立思考习惯,考试时将完整的知识体系肢解和割裂为一串串条条框框,进行式记忆和背诵,对所学的知识、成见和结论从不提出疑问。
  3.缺乏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
  “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有包涵、容忍的态度才能客观,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从容以对,虚怀若谷,才会有所进步。部分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刚好相反,缺乏大局观,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少才能互补、齐心协力的态度,更没有理解团队协作、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科学真谛。虽然他们具备了某些科学知识,却因不善于与人合作沟通,最终使自己在求知途中走了更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