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化与中小企业应对措施

经济文化化与中小企业应对措施
[摘 要] 经济文化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对中小企业既是挑战,也有机遇,能对中小企业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中小企业只有顺应经济文化化潮流,置进先进治理理念,提升企业运作水平;强化特色文化,增强吸引力;弘扬先进文化,保持持久上风;建立学习型企业,形成学习文化;打造品牌文化,进步文化附加值,才能更加生机勃勃。
  [关键词] 经济文化化;中小企业;影响;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这一科学论断表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在当今时代表现得非常突出。随着经济文化化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应当强化对经济文化化重要性的熟悉,并采取措施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走向持续发展。
  
  一、经济文化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文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较稳定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反映了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包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治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经济文化化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文化含量迅速提升、文化要素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过程和趋势。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经济文化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从纵向来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中的文化内涵有不断发展并迅速提升的趋势。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文明发展阶段,在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起核心作用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农业经济阶段是自然力,产业经济阶段是资本和大机器,知识经济阶段则是人文精神和知识、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知识经济阶段,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人们应当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自觉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的前进。从人们消费需求的历史变化来看,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步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个性,精神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一般先满足最基本的低级需要,再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主要由物质来满足,高级的需要则主要由精神来满足。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要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坚固耐用不一定是吸引人们购买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形象、商品的文化含量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二)从横向来看,随着技术普及和技术水平的进步,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因素成了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中,由于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消费者处于交易活动的主导地位,购买产品有了较大的选择权,在经济活动中,谁能赢得顾客,谁就赢得了市场。随着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的进步,企业之间在产品生产上的“无差别化”时代已初露端倪,企业要靠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商品来甩开其他企业已越来越不轻易,由于在高技术社会中,生产高质量产品已不是一件难事。因此,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里,文化是最能体现企业和产品特色的东西。随着人文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愈来愈大,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不断丰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愈来愈多地被注进文化的理念和内涵。所以,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取得竞争中的比较上风,就必须注重经济文化建设,经济文化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
  
  二、经济文化化对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
  经济文化化对中小企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有机遇。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缓慢,但是,经济文化化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捉住机遇将对中小企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文化化有助于员工文化素质的进步。在经济文化化的背景下,企业取胜关键因素之一是发挥文化的独特上风。文化最大的功能在于对人的改造,进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现代经济实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才的文化和智力因素。因此,经济文化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对文化因素的关注,进而推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是将个体凝聚起来并推动他们素质提升的心理气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以各种微妙的方式,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把企业员工的信念同一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上来,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进步。经济文化化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进步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