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教育科研中且行且思

 论文摘要:且行且思,在教育教学中边研究边深思,是教师存活姿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研究,才能收获独到的见解。教师需心存信念,有研究意识,善于阅读,多与共同体交流。

试析在教育科研中且行且思

 论文关键词: 教师;研究;深思

且行且思,在教育教学中边研究边深思,成为我的一种存活姿态。虽然在前行时,难免迷茫、辛苦,甚至有无路可走的时候;但我仍然执着、追求,并付出,我始终坚信经历也是一种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享受着这样的存活状态。曾为应聘一个新岗位,我请熟识的人向招聘主管推荐,结果并没有应聘成功,但主管的一句话,“要让人相信你的才华,就摆出你的工作业绩”,一直在引领着我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研究,才能收获独到的见解。一个人的行走并不总会一帆风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一些最基本的行走技巧。

一、心存信念——行走的准备

追求卓越需要教师心存信念,自我驱动,这样才能将成长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应当时时扪心自问,工作是为什么,为谁而工作,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还是为了薪水,为自己还是为老板,当想清楚这些理由的时候,才有心理支持,才能学会如何幸福工作。

有一个年轻人自认为无所不能,毕业之后碰了好几次碰壁,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对这个世界感觉很失望,因为他觉得是没有伯乐来欣赏他这匹“千里马”。曾几何时,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的投射。20世纪90年代师范院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好一点可以分配在大学教书,最差也能成为一名中学的教师,当一名小学教师在当时想来都觉得稀奇,这样的处境也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为了追求转变,我选择了进修这条路,成功考取了硕士学位,可是这并没能转变我的个人职业状况。因此,我对于职业生活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后来,我接触了许多名师,了解了名师的成长经历,拜读了许多好书,渐渐明白:有时,你只是一粒普通的沙子,而非价值连城的珍珠,而如果是金子,到哪里都是可以发光的。随后,在参与课题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我终于明白,在任何岗位上,只要有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尽心尽力,不但能够使内心得到安宁,而且是个人成长所必须的要件。

二、研究意识——行走的开始

当有了行走的心理准备,心就能够潜下来。开始学会与学生对话,与教材对话,与同行对话;静静倾听编者的声音,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追求独特、高效成了教育行走的目标。因有了目标,我总会细心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理由,学会深思,学会寻找自己的出路,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创新。

我任教小学科学,或许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下,这并非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我始终坚信培养孩子探究科学的萌芽对其一生都是极为有益的。科学探究始于理由,理由对学生探究的作用不言自明。然而,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常常会发现学生对要进行探究的理由茫然无知,只能任由教师牵引。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察看同行的课堂,我开始寻找导致这种结果的理由,开始萌生研究的意识,寻找研究的切入点。而《科学探究‘理由串’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就在这样的深思中孕育而生。

一次,教学《我们吃什么》这一课,我想通过玩纸牌游戏提升课堂教学的亮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学生普遍反映游戏不好玩。为什么这样的游戏学生不感兴趣呢?由实践中引出的理由与反思,成为一次次教育行走的起点。

扎根于课堂实践,培养“草根”化的研究意识是行走的开始。研究意识的形成需要在细心敏锐的教育教学观察中,在日常的教学意境里挖掘。

三、阅读文献——行走的阶梯

研究初期往往有信念的支撑,因热情满满而大步向前。然研究越深入,有时会愈觉无路可走,茫然无措,甚至南辕北辙。这时,需要再次潜下心来,通过阅读再阅读,阅读名家专著、期刊、杂文等,开拓僵化思维。研究的过程,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思,阅读是必要的行走阶梯。

在《科学探究“理由串”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提出理由后,针对怎么设计“理由串”,怎样去研究“理由串”,“理由串”的作用及价值等一系列的理由,需要查阅与理由有关的已有研究;观察理由串设计是否有效,需要学习课堂观察有关的技巧;深入研究,知道追问是理由串研究中的一大领域,关于追问的技巧等

文献,都是研究中需要学习。例如通过阅读,知道有效追问的基本特点:追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追问是在前一个理由或学生已有回答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问,理由的`表达一般可以采取三种形式:①追问为什么。如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 ②追问怎么样。 如 “你认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 ③追问其他可能性 。“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在阅读和掌握“追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反省,于是个人对“追问”有了自己的理解,并且有了对追问教学模式的深思:教师追问,首先要预想基于学生水平的答案,并尽可能考虑答案的周全。然后基于预想的答案,教师全方位深思以怎样形式(为什么?怎么样?还是其他的形式)去追问。通过预设学生答案——教师设问——预设学生答案——教师设问……,这样循环往复,一环扣一环不断深入的问答,直到把学生思维层层剥离,使教学走向深入。

当然除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外,适当学习一些闲暇文章也有所帮助,读读闲暇小品文,陶冶情操,学会处事的态度,有时对课题研究有不一样的灵感。如选读了《时间去哪儿》一书,感触于文章中所描述的不同人处理时间的态度,学会在百忙中怎样去把握时间,学会更快乐地生活和工作。

四、共同体交流——行走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