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路径论文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作为高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改进。体育教学的学时和课时设置的学年分布可以明显体现出体育教学作为通识必修而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身体素质是个体完成各类活动的根本保证,而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改善依赖于体育教学的深入影响。而且,体育活动不仅仅为个体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情境,同时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社交和友情关系的建立。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已由过去传授知识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变。[1]然而,体育教学在提升和完善的路上才刚刚启程,本文在立足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质和量的分析来梳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构建一个完整、联系紧密且有启示性和指导性的现状分析图景和对策框架。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路径论文

1、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质的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本质含义的错误解读。

行为动力性基础根本来自于个体的信念,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观念的树立和意义的体悟。很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本质理解不清,导致在实践中误读了含义。从高校领导者的角度上看,还存在部分对于体育教学的轻视。更深层次的分析就是对于体育意识的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和深入的体育意识,而认为体育教育仅仅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和几个简单动作的完成,而非认为体育锻炼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培养个人的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过程中的意义。这种观念的转变困境需要从体育教学中寻求出路。

其次,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很长时期内没有被重视起来。[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地位的体现和践履需要教学观念的正确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往往在体育教学过程得到无情的忽略或者过分的强调。这是问题的两个极端,如果没有重视主体性,那么学生就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不积极配合教师和完成教学任务,而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则会在教学目标的建立上迷失方向,如果事事都围绕学生的兴趣转,运动技能、体育意识的培养则会受到阻碍。因此,体育教学的第二个理念应该是合理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课程选择应该是自主的,但是具体的培养过程、基础和提升的步骤和进程是需要教师掌控和安排的。

(2)高校体育教学终身化理念的匮乏。

体现在体育教学上,虽然是通识必修课程,占据这一定的课时比例,但是一般的高校都把体育教育的课时放在了低年级,而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就不再参加体育课,在离开体育课堂的同时,以往的锻炼习惯也渐渐消失。这种课程的安排其实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内隐的影响: 体育课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只是一个开始,没有连续性和恒定性。在大二体育课修完学分,体育学习也将告一段落,锻炼和运动似乎再也不用开始。最终,学生体验和树立的信念就是,体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只有两年。

但是,将时间的长度延伸到一生就会发现,在年轻时代身体素质锻炼的缺失对个体一生的影响会是非常深远。在高校,也不乏一些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的认知就是这短短的两年。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在与大一大二的大学新生接触,他就会失去很多与高年级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由于教师接触的教育对象的单一和稳定性将会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带来制约。同时,他们也难以将体育锻炼习惯终身化的思想深入理解和传达。以致于上了多年的体育必修课,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甚至还不知道该如何去锻炼身体。[1]体育教学的延续性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连续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扩展教师的教学对象丰富化和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的习惯化有了一个缓冲和继续的机遇。

这无疑增加了个体建立身体锻炼终身化的观念的可能性,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在毕业工作以后还能够维持对于某一个体育项目的坚持。另外,学习时间的延长也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提供条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习得的技能和技术,在更多的课余时间提高这些能力。而能力的提升是个体获得信心和肯定的前提。在更好掌握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个体无疑会更加愿意参入其中,并坚持下来。

(3)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对立一直是课程和教学论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的目标更多的强调理论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是非常开放性的,就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些简单的记忆,这些指尖知识对于个体以后体育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此外,有部分高校因为硬件设施的限制,很多课程安排在教室,由老师讲授一些理论和书本的知识。而学生对于理论的反应普遍是厌烦和倦怠的',而且仅仅传授的这些知识是否能够得到学生自身的检验和运用也终究得不到验证。也有部分高校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体育教学演变成自由活动,在学生漫无目的的运动中。更有很多女生将体育课当成一种散步、一种闲聊,则更难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初目标。此中的体育竞技精神、勇于争先的魄力在懈怠的氛围中渐渐失落。

2、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量的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阐释了高校体育教学问题中有关质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以下我们将对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量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问题量的分析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学时设置和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单一这三个方面。

(1)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1]从我国高校的改革历程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贫乏,缺少创新,学生没有兴趣上课,教师就不能够很好地组织教学,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整体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