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讲诉了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一起看看幼儿的养成教育是怎么样?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试论幼儿的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养成孩子的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养,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课。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渗透、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家园共育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礼仪等习惯。国内外许多着名学者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见解。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好的习惯。"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从此可见养成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的多么深远的意见事情。

一、我们要将养成教育渗透在一日的学习和活动当中。

(1)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可行的行为准则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动之所为。《墨经》说:"行,为也。"行乃行动,为系作为;行与为可以互训。亦即凭借行动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就叫行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一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懂得并去遵守的一些常规准则。洗手的时候告诉幼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每次洗手时,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而且在平时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行为和幼儿一道讨论制定行为准则。如有一次听到音乐要收拾玩具准备上他们喜欢的手工课时,孩子们看到陈老师手上的材料就把玩具往桌面上一扔,都搬上椅子到前面坐着怎么上课了;这时候,陈老师并没有强制让他们收拾,因为孩子们都知道玩完玩具要收拾,但一下从"知道"到"做到"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时候,孩子们看着那些操作材料都很手痒着急着想去做了。陈老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哎呀!桌子上那么多积木玩具,我这些材料要是不在桌子上弄,怎么能把它做出来呢?小朋友都说了:把积木玩具收拾好放回玩具架上去。说完,大家纷纷动手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

这时,老师趁势对幼儿讲:这样多好呀!于是与幼儿一道又一次制定了一条规则:玩完玩具要及时收拾在好放在玩具架上。又比如说,孩子们搬椅子的时候喜欢拖着走,我们老师将问题向孩子们提出来,并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我给他们提供建议,最后,综合孩子们的意见,并定出了搬椅子的最佳准则:一只手穿过椅背的大嘴巴,一手拿起前面,这样子搬就不会拖烂椅子的脚了。做一些事情发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与孩子们一起商量讨论,将自己的考虑通过诱导变成孩子的想法,使得一些规则要求变成是孩子们制定的。这样,在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的气氛中,孩子感到了教师是可敬可亲的,更加明白了行为规范,愿意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逐渐从"知道"到"做到"。

(2)通过教学活动,和情景创设,使幼儿更能潜意识地去遵守制定的准则:

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很多时候他们知道该怎么样去做,可是有很多时候就会出错,或是好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巩固。所以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去强化孩子们的行为。如:在玩积木时发现个别孩子出现抢积木的现象时。我们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了社会活动《孤独的小熊》,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为什么小熊没有好朋友;他们在跟同伴相处时给怎么做?并开展了玩具分享日,让孩子们学会跟好朋友分享,体验分享的乐趣,并杜绝了抢东西的现象出现。孩子们的学习波动性大,不是单靠单一的说教或一、两次的活动可以巩固的。所以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许多角色活动角在功能活动室,如"小医院"、"超市"、"银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让孩子们有好的机会参与活动,从中促进与同伴间的交往并巩固了礼貌用语,学会热情接待客人。并从当中学会爱惜公共财物,知道收拾的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关心帮助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等一些优良的品德行为。这样,幼儿的良好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养成教育。

二、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